
1、自古逢秋悲寂寥,
2、《过故人庄》——唐孟浩然
3、根据搜索结果1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4、引领殊未足,飞然翼归来。
5、例如《登高》里面的“临风怀欲是,落日故人远。
6、尚思为国戍轮台。
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8、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烯。
9、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0、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1、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
12、人生唯有读书好。
13、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14、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5、千树万树梨花开,梨花天气近东南。
16、莫向光阴惰寸功。
17、白首方悔读书迟。
18、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9、《塞下曲》——唐卢纶
20、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1、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2、绿满窗前草不除。
3、——《行路难·其一》唐·李白
4、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5、夜阑卧听风吹雨,
6、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7、唐•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就是有关积极向上的一首诗。
8、唐·高适《别董大》
9、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10、《登科后》——唐韦应物
11、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12、我言秋日胜春朝。
13、《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14、唐·李白《行路难》
15、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6、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17、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8、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1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出师表》
20、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1、五月西风夜已寒,独倚栏杆不自松。
2、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3、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4、——《春夜喜雨》唐·杜甫
5、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6、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7、根据搜索结果4张九龄《登高》:“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万事随转烛,百年咽苦辛。酒酣胸胆尽,恐复添愁痕。”
8、蹉跎莫遣韶光老,
9、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10、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1、这些诗作风格各异,但都饱含着对于人生的思考、对于未来的希望、对于坚韧不拔的精神的歌颂,具有很强的向上力量。
12、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13、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14、香径狭,溪桥曲,古寺钟声何处闻?
15、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16、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7、宋·苏轼《杂说送张琥》
18、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19、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0、根据搜索结果2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长歌行--汉乐府
2、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3、”,这句话向我们呈现了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人们在独自攀登高山并对未来充满期望的情景下,发自内心地留恋也就意味着他对背后平凡过往的诗意有所把握,同时有着极度执着的精神追求,这种高昂奋进的精神在今日仍然值得我们继承和学习。
4、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5、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6、汉·曹操《步出夏门行》
7、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8、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
9、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10、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1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1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13、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14、野泉声入砚池中。
15、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6、古路斜阳照墟落,断虹霁雨纷纷霈。
17、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18、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19、《临江仙》——唐杨炯
20、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三更灯火五更鸡,
4、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5、连理枝头映日红,春水才深马蹄踏。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7、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9、又如《庐山谣》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0、少年辛苦终身事,
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13、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14、因为古诗文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优秀的思想和精神,也为我们传递了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
15、铁马冰河入梦来。
16、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17、——《望岳》杜甫
18、《登高》——唐杜甫
19、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20、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