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神采奕奕,慧眼独具,谓之千里眼、顺风耳也。
2、王敦夸赞王衍
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4、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5、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论语·乡党》
6、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7、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柏拉图
8、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9、在王敦看来,当王衍和众人待在一起,就好像珠玉在瓦石间,格外夺目。由此可见王衍颜值之高,气质之雅。
10、南北朝时期的张绪,神采俊逸,吐纳风流,他的形象能让人无比仰慕,他说的话能让人忘记饥饿疲劳,也一直为齐武帝敬重。张绪死后,齐武帝每次看到宫殿前颀长飘逸、状若丝缕的柳树,都会感慨着跟身边人说:“这柳树飘洒风流俊逸,很像当年张绪的样子。”不说人似柳,却说柳似人,可见张绪的风流俊逸。后代诗人咏柳树,也经常用“张绪当年时”这个典故,这是极高的赞美!
11、司马迁夸赞孔子
12、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论语·卫灵公》
1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14、“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这种夸奖,也算是名副其实。毕竟,仅凭一部聊聊几千字的《人间词话》,王国维先生就足以彪炳千古,名列万世,更何况其伟大人格和“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了。
1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16、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17、承蒙厚爱,没齿难忘。
18、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19、不管这世上会有多少寒凉,依旧会有不一样的烟火。遇山过山,遇雨撑伞,有桥桥渡,无桥自渡,淡若清风,含笑走过。
20、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21、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庄子·逍遥游》
2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燮《竹石》
23、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24、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25、既许一人以偏爱,愿尽余生之慷慨。
2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金缕衣》唐•杜秋娘。“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古今贤文•劝学篇》。
28、一念花开,一念花落,这山长水远的人世,终究是要自己走下去。
29、陈寅恪夸赞王国维
3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南宋•文天祥。
31、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32、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33、范仲淹夸赞严子陵
3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35、知识渊博,博学多才,堪称是学富五车、才华横溢。
36、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37、聪明绝顶,智慧超群,可谓是博古通今、无所不知。
38、我最喜欢的古文名言是出自周易里的一段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它的意思是君子要有坚强的意志,自强不息的精神,努力加强自己的内外修养,发展自己的事业,完成天赋予君子的职责和义务
39、臣子赞颂周宣王
40、机智过人,才思敏捷,如出水芙蓉,更胜桃李。
41、科学的大胆的活动是没有止境的,也不应该有止境。——高尔基
42、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乎江湖。
43、来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彰。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
44、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45、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严先生祠堂记》
46、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
47、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48、众人夸赞王恭、司马昱
49、承蒙厚爱,不胜受恩感激。
50、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51、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诗经·小雅·天宝》
52、这是司马迁在《孔子世家》中最后的评语,表达了一个小粉丝对大偶像发自内心的崇拜。这种崇拜真的是五体投地,发自肺腑。都说司马迁崇拜项羽,所以把他列为本纪,颇为过分。可是,更过分的明明是把孔子列为世家。本来,世家是王侯的传记,孔子作为一介布衣,也跻身其中,如果不是司马迁的偏爱,是无法想象的。
53、回答如下,文言文夸人有才的句子很多,以下是一些常用的:
54、王大将军称太尉:“处众人中,似珠玉在瓦石间。”《世说新语·容止》
55、在青山绿水之间,我想牵着你的手,走过这座桥,桥上是绿叶红花,桥下是流水人家,桥的那头是青丝,桥的这头是白发。
56、俊眉修眼,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57、手腕高明,胆略过人,行事果断,不畏艰险。
58、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诗》
59、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三首其三》
60、欧阳修赞美苏轼
61、濯濯如春月柳,轩轩如朝霞举。《世说新语·容止》
62、合抱之木,生于豪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63、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萨迪
64、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眇兮。
6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6、感激涕零之际,无物感恩,唯借只纸片言,敬表谢意。
67、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还应当运用;光有愿望是不够的,还应当行动。——歌德
68、有的人不犯错误,那是因为他从来不去做任何值得做的事。——歌德
6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70、才思敏捷,言辞犀利,一语中的,令人信服。
71、这里汇编了《世说新语》中对王恭、司马昱的评价。“濯濯如春月柳,轩轩如朝霞举”,意思是像春天杨柳一样光鲜夺目,像朝霞高升一样璀璨明媚。也只有风度翩翩的美男子,才能承受得起这么高的赞美。
72、秋深处,心怀一抹温度,与光阴把盏,与岁月言欢。
73、才华横溢,文思泉涌,一篇文章,犹如鸟语花香。
7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75、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7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77、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78、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
7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80、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81、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杜荀鹤《小松》
82、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世说新语·容止》
8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84、才学如果不用就会永远埋没。——萨迪
8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86、有志者,事竟成也。——南朝•范晔《后汉书•耿弇传》。
87、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国殇》
88、机警敏锐,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洞察一切。
89、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90、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离骚》。
91、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92、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93、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胡寄垣
94、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宋•余文豹《清夜录》。
95、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96、接舆赞美姑射山女神
97、愿你年少足风流,一万星辰掬在手,三千清诗唱不休。愿你霜尘梦不朽,也有白月牵衣袖,也有春秋抚眉头。
98、反正有很多了,就写到这里了[赞]。喜欢的点个赞[呲牙]。
9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100、能言善辩,口才了得,说一句话胜似百句。
101、这句话的意思是:云雾缭绕的高山,郁郁苍苍,大江的水浩浩荡荡,而严子陵先生的品德啊,比高山还高,比长江还长。如今,我们会用这句话去夸赞修养深厚、德高望重的人。可以说,这也是一种非常高的赞美。
102、经验是永久的老师。——歌德
103、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104、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10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0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107、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108、回眸一笑百魅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109、齐武帝夸赞张绪
110、众人夸赞嵇康
111、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一日之惠当终身相还。
112、千秋无绝色,悦目是佳人。
11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114、倾国倾城貌,惊为天下人!
115、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116、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