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荀子·哀公》
2、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3、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荀子·非相》
5、—《荀子·修身》
6、凡是利益少,但道义却多的事情,一定要多多去做。反之,利益多却违背道义的事情,一件也不要去做。这就是君子对利和义的取舍态度,甚至在关键时候,宁可舍弃生命,也要维护道义。
7、九、身劳而心安,为之。
8、赠人以有益之言,比赠人以金石珠玉更显珍贵
9、非有志者,无以明道;非有道者,无以成志。
10、鸟被逼急了,就会用嘴啄人;野兽到了困境之时,就会用爪子抓人;人到穷困潦倒的时候,往往就会设计欺骗别人。
11、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2、十、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
13、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14、五、生死俱善,人道毕矣。
15、赠人以善良之言,好比冬天的衣服一样让人感到温暖;说伤害别人的话,比用矛戟刺人还要厉害,为人说话不可太刻薄。
16、劳倦而容貌不枯,好交也;怒不过夺,喜不过予,是法胜私也。《书》曰:“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此言君子之能以公义胜私欲也。
17、君臣不相安,天下必亡。
18、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19、有时候,得到财富容易,但得到一句真心的话、一句对自己有益的话,却很难。在这种时候,赠送给别人一句有益的言语,比那些金石珠玉都显得珍贵。
20、真正有本领的人,在于不去做那些不应该做、也不能去做的事情。真正有智慧的人,在于不去考虑那些不应该考虑、也无法改变的事情。
1、说明要加强道德修养,就应该注意周围环境。
2、说明有益的建言对他人事业人生的助益作用。
3、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4、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礼然而然,则是情安礼也;师云而云,则是知若师也。
5、服从真理而不服从君主,服从道义而不服从父命。
6、三、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
7、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8、端悫顺弟,则可谓善少者矣;加好学逊敏焉,则有钧无上,可以为君子者矣。偷儒惮事,无廉耻而嗜乎饮食,则可谓恶少者矣;加惕悍而不顺,险贼而不弟焉,则可谓不详少者矣,虽陷刑戮可也。
9、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厌其源,开其渎,江河可竭;一进一退,一左一右,六骥不致。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
10、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11、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12、故学也者,礼法也;夫师,以身为正仪,而贵自安者也。《诗》云:“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此之谓也。
13、行而供翼,非渍淖也;行而俯项,非击戾也;偶视而先俯,非恐惧也。然夫士欲独修其身,不以得罪于比俗之人也。
14、有些事情,虽然做起来比较辛苦,比较劳累,但是让人感觉踏实,让人感觉心安理得,那就坚持去做。
15、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小人反是,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己也。
16、知音难觅,知心易得。
17、扁善之度,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禹。宜于时通,利以处穷,礼信是也。凡用血气、志意、知虑,由礼则治通,不由礼则勃乱提僈;
18、一、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他事矣。
19、君子贫穷而志广,富贵而体恭,安燕而血气不惰,穷倦而容貌不枯,怒不过夺,喜不过予。君子贫穷而志广,隆仁也;富贵而体恭,杀势也;安燕而血气不惰,柬理也;
20、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1、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
2、说明人性的弱点:看问题不全面,往往惑于表面现象,结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3、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4、故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诗》曰:“礼仪卒度,笑语卒获。”此之谓也。
5、利益少,但是道义多,这样的事要做
6、不诱于誉,不恐于诽。
7、八、利少而义多,为之。
8、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
9、善人之事,善人必竭力而为之,不善之事,则必不为也。
10、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1、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2、好法而行,士也;笃志而体,君子也;齐明而不竭,圣人也。人无法,则伥伥然;有法而无志其义,则渠渠然;依乎法而又深其类,然后温温然。
13、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端悫诚信,拘守而详,横行天下,虽困四夷,人莫不任。体倨固而心势诈,术顺墨而精杂污,横行天下,虽达四方,人莫不贱。
14、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伤良曰谗,害良曰贼。
15、君子之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6、生是人的开始,死是人的终结。生死是人生最重要的两件大事,如果能把这两件事做好,那他的为人处世之道,也就很完善了。
17、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18、《荀子》修身篇原文如下:
19、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0、察看一个人的外貌,不如用心体察他的心理;体察他的心理,不如考察他做事的方法。
1、夫坚白、同异、有厚无厚之察,非不察也,然而君子不辩,止之也;倚魁之行,非不难也,然而君子不行,止之也。故学曰:“迟彼止而待我,我行而就之,则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胡为乎其不可以同至也?”
2、批评我而又批评得恰当的,他便是我的老师;肯定我而又实事求是的,他便是我的朋友;讨好奉承我的,他便是我的仇人。
3、治气养心之术:血气刚强,则柔之以调和;知虑渐深,则一之以易良;勇胆猛戾,则辅之以道顺;齐给便利,则节之以动止;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
4、君子自己贤能而对他人的疲弱无能也能容忍,自己机智而对他人的愚蠢也可容忍,自己知识广博而对他人的浅薄也能予以宽容,自己道德纯粹而对他人的道德不高也能宽容。
5、礼以顺人心为本。
6、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7、说明修身养性要有闻过则喜的雅量,要亲近正人君子而远离谄谀小人。这样,才会有利于自己道德的修炼进步。
8、身可辱,而志不可夺。
9、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0、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礼然而然,则是情安礼也;师云而云,则是知若师也。情安礼,知若师,则是圣人也。故非礼,是无法也;非师,是无师也。不是师法而好自用,譬之是犹以盲辩色,以聋辩声也,舍乱妄无为也。故学也者,礼法也;夫师,以身为正仪,而贵自安者也。《诗》云:“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此之谓也。
11、说明制定礼仪制度的目的在于顺应人类希望社会井然有序、和谐稳定的心愿。
12、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13、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4、我们普通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只看到细枝末节的东西,而看不到整个大局。用一个成语来形容,那就是“盲人摸象”,每个人看到的都只是一部分。
15、本,根本。礼以顺应人心为根本。
16、生是人的开始,死是人的终结。开始与终结都做得好,那么他的为人之道就完善了。
17、大凡是人,往往都有惑于枝节问题而看不清大局的毛病。
18、食饮、衣服、居处、动静,由礼则和节,不由礼则触陷生疾;容貌、态度、进退、趋行,由礼则雅,不由礼则夷固僻违,庸众而野。
19、此以比喻来说明坚守礼仪对于“贵生乐安”的重要性,强调治国安邦不可缺失礼义的意义。
20、—《荀子·非十二子》
1、说明在真理、道义与君令、父命相矛盾时要服从前者,意在强调唯“道”、“义”是从的理念。
2、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
3、有关修身立德的名言警句汇总
4、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事乱君而通,不如事穷君而顺焉。
5、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
6、七、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
7、—《荀子·荣辱》
8、—《荀子·解蔽》
9、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
10、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11、卑湿、重迟、贪利,则抗之以高志;庸众驽散,则刦之以师友;怠慢僄弃,则之炤以祸灾;愚款端悫,则合之以礼乐,通之以思索。凡治气养心之术,莫径由礼,莫要得师,莫神一好。夫是之谓治气养心之术也。
12、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3、情安礼,知若师,则是圣人也。故非礼,是无法也;非师,是无师也。不是师法而好自用,譬之是犹以盲辩色,以聋辩声也,舍乱妄无为也。
14、德行: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既防之而后治其道。君子先求有德之士,而后求有能之士。
15、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6、二、不知其子,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左右。
17、一个人知道爱惜生命、安于快乐而抛弃礼义,那就好比想长寿而自刎其颈一样。
18、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19、圣人无常师,孔子、孟子皆然。
20、生死俱善,人道毕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