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学道德经的感悟:
2、无知无欲,是不可能达到的境界,因为达到无知无欲,圣人也做不到。这里是讲世人都坚持这样去做,就会过上很自然正常的生活。现在的人有知,有欲,不但没有快乐,反而还觉得活得很累,这种生活其实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
3、启迪心灵,点亮生命
4、福贵就完全不一样了,他喜欢回想过去,喜欢讲述自己,似乎这样一来,他就可以一次一次地重度此生了。
5、女人啊,性子上来了什么事都干,什么话都说。
6、道德经对如何正确看待沉浸在痛苦中的自己或他人也有很多的启示。它告诉我们,无论如何,我们都需要化被动为主动,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困境。同时,温暖的宽容和接纳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向那些比我们更弱小、更脆弱的人伸出援手。
7、世上逍遥难事就,人前诡诈易名侵。
8、江海之所以能汇集百川,是因为它甘于处在下游。比喻谦虚可以使人变得伟大。
9、不敢轻言《道德经》,太深奥了,每学一遍,都因当时心境不同悟一番道理,总能受益匪浅。
10、《道德经》亦称《老子》,或称《五千言》,相传为春秋时老子所作,是道家开山立派的经典,更是中华文明的智慧源泉。道德经的精华在于
11、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12、何谓孝:狭隘的理解就是孝敬父母,拓展来说要做到洁身自好,积极正向,尊父母敬师长,忠国家爱妻儿,遵守秩序顺应自然,众乐乐和谐共处。百善孝为先,孝时首,善是尾。从善者福必佑之,我们在生活和职场中要善待每一个人,相信福虽未至,但祸已远行。最后提醒一点:且记“善”不是“傻”,如果你的“善”被同事们看成了“傻”,那么在职场中你将很难有“江湖”地位。
13、当我们向着改善自己的道德品质、个性和修养迈进时,启迪人们的心灵,点亮生命的意义,引领我们走向美好的未来,这也是道德经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价值的原因之一。
14、化被动为主动,宽容接纳
15、这是一部中国乃至世界的宝典巨著。
16、对我们的人生影响很大。
17、能够读道德经,读到此处,一定会让你感觉茅塞顿开,醍醐灌顶。
18、这些句子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智慧,希望能够在你的朋友圈中引发思考和启示。
19、开篇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有名万物之始,无名万物之母。
20、这本书通篇告诉了我们人生的大智慧大道理。
1、可见《道德经》这本书对全世界全人类的影响是广泛。
2、社会之所以复杂,就是因为世人争名,争利,争欲的乱象导致的,所以老子指出社会复杂的根源。但是社会这种状态能够改变吗?老子的时期肯定是无法改变的,从古到今,这种现象也不可能改变。老子自然很清楚,很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提出了解决的办法。所以老子紧接着谈到,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3、合抱:两臂围拢,形容树木粗大。毫末:幼苗,比喻细小。意思是说,合抱的大树由细小的幼苗长成,九层的高台由一筐一筐的泥土堆成,千里远的行程须从脚下开始。形象地论证了大事都是由小事逐渐发展演变而来的道理。
4、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5、一个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么也活不了。
6、有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7、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8、那么世人应该采取的办法就是,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这句话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把这句话改为,实其心,虚其腹,强其志,弱其骨。心主要指人心的欲望思想,实其心,简单的讲就是想得太多。腹,容易错解为吃饱食物,实际上这里指的下焦丹田之气。志指的是人的理想壮志。骨,指的身体健康。联系起来理解就是世人应该想得很多,不需要强壮内气,应该拥有大志向,不需要拥有强健的身体。
9、你千万别糊涂,死人都还想活过来,你一个大活人可不能去死。
10、老子想表达天地是公平公正的。即天地对待万物是一样的,不会对谁特别好,也不会对谁特别差,一切顺其自然发展!
11、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就是未来的主基调。所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到来,倒行逆施的美国霸权主义终将灰飞烟灭!
12、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13、可是我再也没遇到一个像福贵这样令我难忘的人了,对自己的经历如此清楚,又能如此精彩地讲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这样的老人在乡间实在是难以遇上,也许是困苦的生活损坏了他们的记忆,面对往事他们通常显得木讷,常常以不知所措的微笑搪塞过去。
14、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音和声、前和后,都是对立统一、共同存在的,没有这个,就没有那个,缺了哪个都不行,这才叫一阴一阳之谓道。所以人如果能放下分别、执着,那就真正得“道”了。
15、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6、风尘慎度何求利,曲与清莲对月
17、其实对于大众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与他人相处,品德才是最为重要的。据《汉晋春秋》有载,蜀汉先主刘备死亡前后,孟获追随益州郡大姓雍闿起兵反蜀汉,并诱煽夷人同叛。汉丞相诸葛亮到南中亲征,百战百捷。
18、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19、道可无人不欲寻,云虚化物本诚参。
20、老子认为,高下,美丑,前后,祸福这些都是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甚至在某种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辩证法思想,让我们看到对立物之间的真实关系。
1、一本《道德经》,一生做人的智慧。
2、少欲知足,追求内涵
3、整个一本书,所描述的就是道,大谈道的道理,可谓头头是道。告诉我们道的真正含义,一直到今天,所有的学者还都在不断的讨论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可见这本书的高深之处,它蕴含了宇宙的本体,万物的玄妙都处于道。
4、慎言谨语,待人和善
5、做一个善良的人:公道自在人心,善良的人不辩解,以理服人才是他们的追求。花言巧语善辩之人一味辩解,忠厚老实善良之人从不诡辩。一个人越强调什么越说明他内心缺少什么,越是解释越是掩饰。善者不辩辩者不善,与其强词夺理,不如以理服人。做一个善良的人,忠厚老实,以理服人。
6、人啊,活着时受了再多的苦,到了快死的时候也会想个法子来宽慰自己。
7、现在的世人就是如此,心比天高,每天痴心妄想,思想复杂,但又不注意强健身体。像出现这种情况,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吗?能在复杂的社会生活得很好吗?
8、聪明的坏人,之所以会做坏事,并且能够成功,就是因为世人有争斗的心,被欲望所牵引,所以坏人才会得逞。
9、女人都是一个心眼,她认准的事谁也不能让她变。
10、千万文字皆载道,吾心安处皆归道!
11、马云感悟读出了他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读出了他自己的哲学思维和行为方式,读出智慧,读出明理等,悟出了真正的完美。
12、依据道德经的思想,生命的意义不在于追逐物质和钱财,而应在于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内在的成长。少欲知足是人类修炼之路上不可逾越的重要一步,也是我们应该坚定贯彻的生活态度。
13、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感悟:人生在世,善良厚道是做人的根本,争强好胜,恃强凌弱,最终会强梁者不得其死啊。
14、二、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15、那件绸衣我往身上一穿就赶紧脱了下来,那个难受啊,滑溜溜的像是穿上了鼻涕做的衣服。
16、道德经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阐述了道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其智慧和深刻的哲学思考对我们的生活与工作都有着很大的启示。
17、不把稀有难得的东西定价贵重,世人就不容易偷盗东西。社会上会出现偷盗的现象,必然是有了贵重的东西,才会去偷盗。如果许多商品都不值钱,小偷也不会有偷盗的想法。
18、花草树木,山川河流,一切自然万物,本来就是和谐共存的一体,如果非要定出个善恶美丑的标准来,那就会打乱这个平衡,造成不和谐了。
19、不见可欲,欲并不是欲望的意思,而是指满足基础的生存生活需要,以外的东西就是欲。不明显展示,炫耀那些在满足生活生存基础需要以外的东西,就会让世人的心灵美好,不迷乱。
20、如果世人都有不争心,并让自己有智慧,有能力,那么那些有妄心的智者就不会去做坏事。
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老子《道德经》
2、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3、我有三件宝贝,需要保持:一是慈爱,二是俭朴,三是不去参与你争我夺的利益纷争。慈爱,有柔和、博爱之意。柔和使人充满愉悦,化解心中的危机。博爱,爱一切众生,心胸更加开阔,包容对待身边的一切。俭,有节俭、节制之意。人应该克制欲望,过一种俭朴的生活。
4、老子说,国君不是杀手,可倘若他们用杀人来威胁百姓,那么最终受伤必然是他们自己,他们不是杀手,却做着杀手做的事,总有一天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希有不伤其手者矣。
6、祸患没有比不知足更为严重的了,灾难没有比贪得无厌更为深重的了。
7、道德经教导我们,智慧的生活不是追求权力、名利和物质,而是要学会谦卑、宽容、自律和内省,追求内心的平和和真正的自由。
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道德经》
9、不刻意招贤,使民众不去争名;不稀罕难得之货,使民众不为盗;不见引发欲望的根源,就不会产生动乱的动机。
10、俗话说是笨鸟先飞,我还得笨鸟多飞。
11、老子就是啃你家祖坟里的烂骨头,也不会向你要饭。
12、道德经告诉我们,人的道德品质是人与人相处和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础,重视道德修养能让人自然而然地做出正确的行为。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通过以德为依托来约束自己的行为,那么家庭和社会将更加和谐、美好。
13、其次,道德经强调“天下为公”,提倡“不重費言”“勿爱“之德,唤醒人们放弃自私、正义正道,不贪大利,慷慨仗义,充实民生,真正做一个有德有能的人。
14、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15、在生活中,我们要遵循自然法则,以简朴、淡泊和自然的态度对待世界,不要过于追求外在的荣耀和成就,而是要注重内在的修养和提升。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满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6、道德经强调了言行之间的合一,让我们认识到言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它告诉我们慎言谨语,待人和善,用自己的良言相劝,以深刻的思考和谨细的态度彰显个人的素养和修养。
17、不出门户,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认识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他向外奔逐得越远,他所知道的道理就越少。所以,有“道”的圣人不出行却能够推知事理,不窥见而能明了“天道”,不妄为而可以有所成就。
18、“其致之”推而言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说的是天空不清澈就可能会爆裂,大地不安宁就可能会塌陷,神明不显灵就可能会消失,河流没有水就可能枯竭,万事万物不能生长就可能灭亡。追求太多,渴望太多,就会被生活所累;如果沉静无为,包容一切,将会满足和快乐,否则就会招来祸患。
19、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常使人民深刻感悟无知无欲的益处。使那些自作聪明的人无用武之地。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下就不会不太平了。
20、据说当在国外翻译成版本的就大概有150多种,道德经的版本。
1、读高中的时候,我曾经粗略的读过老子的这本著作,但只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后来随着生活阅历的丰富,慢慢的体会多了一些。
2、做一个懂得奉献和付出的人。给予是一种美德,奉献是一种品质。一味的索取只会让人生之路越走越窄。虽然奉献有可能失去些什么,但是人总要明白有时候失去是另一种方式地得到。可能失去了物质,但是却赢得了精神,给予的帮助越多,得到的内心满足感越多。读书笔记当然奉献与付出不是毫无保留地,一味的付出不计回报并不是可取的。懂得付出和奉献的度,适可而止就好。做一个懂奉献的人,乐于助人,温暖他人。
3、你的命是爹娘给的,你不要命了也得先去问问他们。
4、它真的是一部智慧宝典。
5、家珍是你的女人,不是别人的,谁也抢不走。
6、安静中体会生命的美好,修养自己,如此安好……
7、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
8、此外,道德经
9、为无为,而无不治。这是这章的结语,就是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世人都无为做事了,社会自然也不需要去管理。
10、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11、首先,道德经认为,唯有谦卑敬虔,才能保持一颗谦逊、清醒的心,服从宇宙规律,“处处有礼”、“以信待人”。只有清醒一心,才能心无旁骛,秉持道的真理,做一个善良、纯正的人。
12、如此说来,一个好的执政者、领导者,用残酷暴力的手段管理是万万不可取的。一味地处罚,手下的人才终究都会流失;以仁德之心服人,贤才都愿意追随于他,百姓才会信服于他。
13、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
14、道德经的感悟和心得体会篇一老子以他博大精深的见解,以他虚怀若谷的气魄,向世人阐述了怎样为人处事,怎样进行科学管理,怎样修养身心,怎样求知,怎样治国等等。
15、《道德经》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两千多年来一直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读书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吸取新鲜营养,但同样也不能放弃对传世经典和传统文化的学习。
16、人民不畏惧死亡,为什么用死来吓唬他们呢?假如人民真的畏惧死亡的话,对于为非作歹的人,我们就把他抓来杀掉。谁还敢为非作歹?经常有专管杀人的人去执行杀人的任务,代替专管杀人的人去杀人,就如同代替高明的木匠去砍木头,那代替高明的木匠砍木头的人,很少有不砍伤自己手指头的。
17、《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包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道德准则。以下是一些可以用来发朋友圈的道德经中的经典句子:
18、小鲜:小鱼。治大国就好像烹调小鱼,油盐酱醋料要恰到好处,不能过头,也不能不到位。做事情也是如此,如果解决方案定下来,除非不得已,否则就不要轻易去改动,倘若毫无节制地改来改去,事情会越来越复杂,最后也没有办成,白白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得不偿失。
19、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20、喂,你知道老良在哪里?死啦妈的,他还欠我一个银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