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我是青鱼巴巴,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2、我是初中生物老师,又做了多年的班主任,回答这个问题,自我感觉还是良好的。
3、首先做为家长要平静接受孩子的叛逆期!有时候家长常常会埋怨自己的孩子由一个乖乖宝变成了“小毛驴”了。孩子在青春期里情绪会有反复无常的波动,甚至与家长发生剧烈地矛盾冲突,令许多家长无可奈何,束手无策。可是想想哪个人愿意自找不开心而自寻烦恼呢?它一定是有原因的。如果家长了解其中的原因,孩子的叛逆就会大大减少的,那就是理解、尊重与沟通。
4、然后孩子下次不高兴的时候,他就会有意无意的想要用同样的方式让父母也不高兴,可能会继续故意这么说。
5、其实大部分的父母听到孩子每句话都和自己反着说,好像是挑战自己的权威,是和自己顶嘴,于是就会非常生气,反应就会很大,但是孩子从这样的经历中学习的是用这种方式可以控制父母的情绪反应,让父母生气。
6、诱因特点——主要表现在家长和孩子,老师和孩子之间的激烈对抗。
7、这个时候父母说什么孩子都要加上一个“不”字,就会觉得好玩。比如妈妈说:“走吧,我们穿好鞋子,去广场玩吧!”孩子可能会笑嘻嘻的说:“不走,不穿好鞋子,不去广场玩。!”
8、家长应该给孩子尝试和锻炼的机会,鼓励宝宝去学习新的技能,可以教给他/她做这件事的技巧和要领,让宝宝的能力得到提高。家长不要害怕孩子把衣服弄脏,把水弄洒,与其责怪他们笨手笨脚,不如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放开手让他们自己来。另外应做好出门计划,避免因为宝宝磨蹭而赶时间。
9、他们的习惯传承于上一代,我们的心疼他们只当做矫情和小孩子气;完全不觉得要照顾孩子的情绪,要去维护孩子敏感又强烈的自尊心。看过很多关于家长送东西给别人的事例,他们有很多都是知道东西对于孩子的重要性,但依旧觉得这个家所有的东西都是自己的私品,孩子没有感受,无所谓。正是这样伤害到孩子。
10、这个阶段的宝宝喜欢和大人作对,不让干什么就非要干什么!越是说小点声,他/她就越要大声喊叫;越是让慢点走,就越是跑得飞快!不说他/她还好,一说就更起劲儿地跟你唱反调。
11、当孩子生气的时候说反话,不要急于和孩子讲道理,急于解决问题。
12、希望对您有帮助,欢迎下方留言或点赞、转发。
13、另外平时注意跟孩子多沟通,多进行交流,永远像一个亲密的朋友一样,让孩子知道你们之间是可以讲道理的,可以大声说出想法的,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的引领孩子,教给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4、因为孩子吵架而心情崩溃,说明吵架已经影响到自己的身心健康。那么,本着“亲密关系中,谁痛苦,谁先改变”的原则,首先需要题主反省,然后做出改变。
15、建议的做法是:
16、第三点,就是让自己孩子变的外向一点,我觉得您的孩子肯定是内向型的,而且自尊心特强。所以锻炼自己孩子敢说话,乐观的心态,这样他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的方式都会有所帮助,而且这样的心态让人觉得也比较随和,和同学们成为朋友,其实也就不会存在嘲笑了。
17、首先,我们千万不要因为他学习不好再雪上加霜的批评了,这样只能让他内心更加难过,一点改善都没有,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子女优秀,让别人羡慕,但是我们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也不要讨论同学怎么如何如何嘲笑你,意思就是说不要提,也不要让他想起。主要看看孩子到底哪些地方差,哪些是他不愿意学习的,哪个老师他不愿意听课等等,经过我们认真了解后,然后再制定计划,如何高效提升成绩,让孩子找回自信。
18、孩子不愿意冷静,就是要跟父母的后面故意反着说的时候,建议父母用平静甚至忽略的方式来对待孩子。
19、夫妻“为了孩子”吵架的背后,可能是控制欲。
20、孩子在她的生活中,并不是全部,甚至是她人生的障碍。
1、父母对孩子平时的提醒和管束的很多
2、③给孩子买衣服和学习用品的时候,不要用自已的眼光挑选,要让孩子自已挑选,因为家长看中的衣服款式和色泽,往往和孩子有很大的差距,如若强迫孩子,这样会造成你们之间的隔阂,以后更难沟通。当然,也可以把钱给孩子让他自已就近买,去的时候,一家长要交待孩子花钱要节约,来往途中的安全,还有防骗的知识。
3、除了动作能力差,宝宝的自控力和理解力也不好,看到喜欢的就想要,不被满足就大哭,哭起来就收不住,爸爸妈妈的劝解和安抚也听不明白,讲道理于他/她而言根本毫无用处。
4、家长要提前规定好自己的底线,比如看多长时间电视,吃几块糖,多长时间内吃完饭,买几个新玩具等,不能一味地纵容孩子、孩子一哭就动摇,这样只会延长孩子的叛逆时间,加重孩子的叛逆行为。
5、既然知道了孩子的叛逆是孩子成长的表现,是孩子的一个必经阶段,那么家长就要调整一下自己心态,不要总是以批评、责怪的方式对待孩子,而应该理解孩子的敏感、自私和秩序感,尊重孩子的天性,不要总是强迫孩子顺着大人的意愿来。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在没有危害和危险的情况下,尽量顺从孩子的意思,避免冲突的发生。
6、②初中期的学生正在“叛逆期”,这个判逆期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青春期,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生理和心理上发生着明显的变化,生活中常常会有较多的心理矛盾,有着自已独立意识,不想和家长交流。
7、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家长成长的过程,一路上家长陪同着孩子一起打怪升级,才能一边收获快乐一边收获成功!
8、家长带着情绪去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会导致孩子愈加抗拒。所以,家长在急躁、心烦、不冷静的时候,不要教育孩子。待冷静后,再去同孩子交流。
9、我现在有了自己的孩子,除了分出一间房子专门放他所有的东西,从来不会私自动更别说送人了。正是因为自己经历过才了解那个感受,他是我的孩子,我爱他更要尊重他;我愿意给他买东西,更愿意让他自主选择。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会倾听并尊重他的每一个意见和想法。
10、比如当你问宝宝“今天出门穿这件黄色的外套好吗?”他/她很有可能说不,那么妈妈就应该这样问:“今天出门是穿这件黄色的外套还是这件蓝色的外套呢?”宝宝就会欣然地从中选择一件!
11、比如,如果你觉得对方没听自己,所以心情差,那就想想为什么对方一定要听自己的?抑或是想想自己该如何说服对方,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是正确的,而不是吵架。
12、孩子情绪状态很好的时候
13、当你们因为一些事情有不同意见而发生争执时,最好是将双方的想法都试一遍,用事实去告诉孩子“你是对的”或者“你是错的”。哪怕你明明知道孩子的想法就是错的,也不要急于争执,或者摆出一副“我是大人你就要听我的“的态度,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14、她们在还没想成为母亲的年纪生了娃,或者想要生男娃,结果生了女娃,又或者因为孩子而让她被身边的人抛弃。
15、坚持底线和原则,不能一味纵容
16、因为有了自我意识,宝宝就想什么都自己来,喜欢去亲自尝试,这样能让自己更有存在感和成就感,他们以此方式来向大人证明“我可以”。
17、比如孩子成绩不好,不是去埋怨对方,而是想着如何才能让孩子成绩好些。
18、青春期的孩子的内在世界充满了力量,好的引导,这股力量将会建设性发挥,如若处理不当,这些能量,成为随时可以爆发的火山,整个家庭,甚至是学校都将会被波及。
19、性别特点——具有反叛性格的学生当中,男生多于女生。
20、鞋子不会穿偏要自己穿,开关够不到也要亲自开灯,袜子不会洗也要自己洗,电梯必须自己按,总之“心比天高”,凡事都要自己做,家长着急想帮忙只会把他/她给惹毛
1、孩子想自己穿衣服?自己穿袜子?自己扫地?自己擦桌子?自己洗手绢?那么为什么不满足他/她呢?家长大多数时间不同意孩子这么做是因为担心孩子做不好添乱,或者是着急赶时间、嫌孩子耽误事儿。所以这真的是孩子的问题吗?
2、秩序敏感期,强迫症严重
3、偏要自己做,不许帮忙
4、吵架无好口,别指望谁在生气时还能说出动听的话,那可不叫吵架。
5、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在他准备认真和你说话之前,你拒绝和他说话,因为他这样做让你觉得不被尊重,通常情况下孩子尝试几次没有得到回应,就会因为感到无聊而放弃。
6、我们做父母的可以少用命令的口气同孩子说话,尤其是:“你给我听着”“住手”“不可以动”“不可以”“快点”等一类具有警告,责备意味的话,我们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指导他,比如,可以说:“宝宝,你可以再看5分钟电视,时间到了我们就不看了。”比如晚上要孩子睡觉之前,我们可以提醒孩子:“宝宝,你玩多十分钟,十分钟到了,我们就去睡觉了。”先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然后孩子再接受我们的指导建议下就不会很抗拒了。
7、我们做父母的可能以为有权利命令孩子,但面对孩子慢慢长大,已经具有自主意识的孩子来。父母的命令口气有时候是会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和独立意识,会认为父母不尊重自己。
8、同孩子交流,家长不要老以学习入题,这样只会让孩子心有压力,怀疑家长交流的动机。交流时,家长可以从家事入手,将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后,再谈正事。
9、心有余而力不足,能力没达到
10、宝宝的这些逆反行为其实是宝宝成长的一种表现,宝宝开始有了自我意识,认识到“我”这个个体了,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和了解这个世界。
11、再比如你不想让孩子玩某个吵闹的玩具,你可以把它先收起来,然后拿出另外两种玩具让宝宝选择他/她现在想玩哪一个。也许这两个玩具不是宝宝最爱的,但当他/她从中选出一个后就会有自己当家做主的成就感,对这个自己选出的玩具也就有了偏爱。
12、在看完以上内容后,首先请家长先反思一下自己,看看自己是否真的尝试过理解孩子的成长需求,是否真的站在过孩子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到底是孩子太可怕,还是我们家长太急躁?到底是孩子太矫情,还是我们家长没有耐心?
13、总之,因为孩子吵架的父母,一定要认识到吵架背后的真正原因,然后有所觉察,并慢慢去改变现状。记住,吵架不解决问题。
14、大多数的人的母亲在生活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她们参与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为我们带来无微不至的关怀。但是也不乏有些母亲对孩子恶语相加,那么这些母亲究竟是何心理呢?青鱼巴巴为大家解读一下。
15、宝宝进入这个阶段后,每天都游走在爸爸妈妈发火的边缘,来回试探大人的底线,经常让人感到崩溃,却又拿他没办法。接下来我将从宝宝两岁叛逆期的表现、出现叛逆的原因以及家长应该如何应对等方面来具体全面地回答这个问题。
16、哭是宝宝的本能,他们尚不会用别的方式来表达情绪,家长应该在孩子心情平复后心平气和地告诉宝宝下次有什么需要可以告诉妈妈,比如“我不喜欢玩那个玩具”,“我不开心”,“我想下楼玩”等,鼓励宝宝在不高兴时可以抱抱妈妈,找妈妈帮忙。
17、换句话说,想改变现状的一方,要弄清楚两个人吵架的本质是什么。
18、母亲也是从孩子过来的,原本的性格并不会因为成为母亲而改变。
19、望子成龙,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可是她们并不了解,长期的恶语会让孩子更加消极,长此以往,可能让孩子患上心理疾病。
20、我在小时候姑姑送给我一个特别漂亮的洋娃娃和小裙子;对于当时家境不好的我来说几乎爱不释手,洋娃娃每天陪我入睡;小裙子只有在节假日的时候才舍得拿出来穿。嗯,和所有的故事情节一样,一个我叫不出名字的表妹两样都看上了,直接找我妈妈要。给了。不管我的哭闹,不理会我的请求,直接送人。那天之后,我再也没穿过裙子,玩具全都锁起来。那是真的难受,心疼啊。
1、多带宝宝进行户外活动,多晒晒太阳,不仅有助于宝宝身体健康,还能帮助宝宝消耗体能和精力,让宝宝更容易有饥饿感从而更好地吃饭,也让宝宝更容易有疲劳感从而更好地睡觉。保证每天至少四十分钟的户外活动,或者在家做一些耗体能的运动,让宝宝过剩的能量有消耗之地,家长在吃饭睡觉这两大难题上可能会更轻松一些!
2、全面打击。有的家长面对孩子的叛逆言行,如顶嘴、不听话等,大为恼火,觉得不把孩子的这股“邪劲”压下去,孩子就有可能变坏。于是家长采取了强硬的措施,非打即骂。渐渐地,孩子表面上恢复到以前那个言听计从的“乖孩子”,实际上,已关上心灵深处那扇与父母交流的大门。
3、放任自流。在现实中,一些家长面对难教的孩子,在几度管教而无多大起色后便失去了信心,开始对孩子放任自流。此时,无论孩子的言行、想法怎样,家长都不再过问、指导。久而久之,孩子受到不良影响,行为发生偏差,待家长懊悔时,才发现已耽误了孩子的一生。
4、您好,三岁的孩子父母说什么孩子都要反着说,通常是有三种情绪的状态。
5、看到吵架背后的真正原因后,需要反省且有所改变。
6、比如,妻子和丈夫之间因为孩子就读公办还是民办学校而争吵时,看似是孩子的教育问题,但背后很可能就是“你要听我的”控制欲问题。
7、但是,说“老子”确实有点过。孩子会说这些话,做父母的,也需要反省:
8、两岁叛逆期有什么表现?爱说不
9、必须走开啊,不要再和二十出头的儿子死磕硬抗了。二十出头的孩子,不出意外都在上大学,现在的大学生活可不比前些年,压力很大。我同学的女儿就说,现实中的大学比理想中的大学苦太多了,简直就是高四,不,比高三还难。
10、气呀,气归气,儿子还是儿子,该怎样还怎样,亲生的呢。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是闭上嘴,狠狠地瞪他一眼,转身走开。
11、父母总是把孩子看做自己的私产,在给与他们生命的同时并没有给与尊严;认为他们一辈子都是躺在被子里面的小婴儿,不具有完全的行为能力。小时候一说自己腰疼他们就会说:小孩子哪有腰?虽然是一句戏言不必当真,但是也能看出确实没把孩子独立出来。这也是孩子们成家后,家长不知道把手缩回去导致孩子们日子过得不太平的重要原因之一。
12、做出改变不容易,但意识到需要改变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13、家长也是从青春叛逆期走过来的,只是没有自己的孩子表现得明显,所以面对孩子令人不解的行为,不妨换位思考,想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有了共鸣后就会理解孩子,能找出问题的症结。
14、我是青鱼巴巴,管理好自己,才能管理好人生。
15、当没有人指出母亲行为有错时,这种恶语贬低自己孩子的行为就逐渐养成习惯。
16、行为特点——反叛的青少年大多不计较行为后果,做出某些十分极端的事情,长期在网吧,甚至可能流浪乞讨、赌博、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等等
17、家长们在这个阶段可以说每天都在和孩子“斗智斗勇”,每天都在磨砺自己的性格,每天都要靠意念活着……
18、所以,多体谅孩子,每个人都会有压力,孩子也一样。
19、三岁左右的孩子现在正处于第一反抗期,他们现在已经有了开始自我管理的萌芽,对于父母命令的话会有极强的反抗情绪和行为,所以父母要少用命令的口气,多商量,指导与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
20、父母要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孩子,应该抛弃权威至上的观念和放下权威的架子,当孩子说反话的时候,我们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一下问题,要了解孩子,不要拿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对待孩子要有耐心理解孩子处于快速的成长期,他们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1、可以让做父母的双方替对方记录一下在一段的时间和孩子对话中使用多少次的“不要”“不准”或者是命令的语气,或许会发现,对孩子平时的提醒和管教说的次数很多。
2、你说东他/她偏往西
3、青少年叛逆行为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4、这个阶段的宝宝情绪非常敏感,自己的东西别人不能碰,事情不能跟自己想的不一样,稍有不如意就会哇哇大哭,大声尖叫,甚至大发脾气,还有的宝宝会打自己的头,或者满地打滚。
5、其一,吵架除了影响彼此的心情外,不会解决任何问题。好的做法是,就事论事,有问题就想如何去解决,而不是吵架。
6、当孩子不够乖,或者有任何让人不顺心的,恶语贬低孩子就成了她的发泄口。
7、其二,在孩子面前吵架,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特别是因为孩子问题而吵架,会让孩子自责,因为他们会认为,父母感情不好是自己导致的,这样的内疚和自责,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8、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很喜欢体会在不同的句子中不同位置中插入否定词或者是去掉否定词,让句子的意思发生改变,他们觉得这样很有意思,其实这也是孩子学习语句意义和句子结构的过程。
9、总是,她们把生活的不幸归因为生了娃。
10、孩子在叛逆期爱说不,那么家长可以试试说反话,“套路”一下孩子。比如孩子不起床,妈妈可以说“那就别起来了,躺着吧,我和爸爸出门玩了!”宝宝反而就不抵触了,可能马上就爬起来了!再比如孩子不张嘴吃饭,妈妈可以说“那就不要吃了,不要张嘴,饿着吧!”宝宝可能就会张大嘴巴吃起来。比起强硬地用命令的方式让孩子听话,家长应该学会变通,多试试别的更有效的沟通技巧。
11、宝宝进入“可怕的两岁”最明显的一点就是题主说到的总是说“不”。以前妈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的乖宝宝,现在每天都把“不要”“不好”“不行”挂在嘴边。
12、可以先把自己的情绪解决好,再解决问题。因为在彼此的情绪对立和不佳的情况下去讲道理,然后发展成力量角逐,还不如给彼此空间和时间冷静一下,待情绪平静以后再来讨论解决方式。
13、所以对孩子不断地打击,能够让自己压抑的生活好受些。
14、宝宝既然喜欢自己做决定,那么家长应该给予孩子做自主选择的机会,当然不是说让宝宝真的自己拿主意,而是可以给他/她一定的选择范围。
15、最后,我们经过制定计划的实施,提升成绩是关键,经过一段时间他的成绩有很大的提升,这个时候你也就不用担心他是否被嘲笑了,相反他带你的也许就是惊喜。因为在这个良性的发展上,只要你把好关,他肯定越来越优秀,成绩也会越来越好。希望可以帮忙的你。
16、还有一类母亲,对孩子就是心怀恶语。
17、举个例子,比如宝宝搭积木总是会倒,被气哭,妈妈第一时间不应该是想怎么让孩子不哭,而应该想孩子为什么会哭,然后问宝宝“是不是积木倒了宝宝不高兴了?”“积木为什么总是倒啊?是不是宝宝没有摆好啊?”“宝宝不要着急,妈妈帮你再试一次可以吗?”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情绪是被理解的,心情就容易平复些。
18、为什么会出现两岁叛逆期?自我意识萌芽,想要宣告独立
19、给予孩子有限的自主选择权利
20、家长如何应对宝宝的两岁叛逆期?调整自己心态,理解和尊重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