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重音:“.”。例如:“天已近黄昏,太阳慢慢地钻进薄薄的云层……”其中的“天”和“太阳”是重音,就可以在这些音节下面标上重音记号:“天已近黄昏,太阳慢慢地钻进薄薄的云层……”
2、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3、融化的雪水从峭壁林间奔腾而下
4、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5、朱自清的《春重》中出现了多个连续的同音字,需要用停顿标记和重音符号来标注,以达到正确的朗读效果。
6、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7、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8、妇女们也拿着各色的灯笼出来
9、蜜蜂也出来采蜜了
10、《济南的冬天》第三段原文: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11、具体来说,同音字之间使用停顿标记“/”来分隔,表示需要略微停顿一下;而在同音字上方加上重音符号“ˊ”表示需要重读该字,使得读者能够正确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和意思。
12、杂在悠扬的乐曲声中
13、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14、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15、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16、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注音:
17、在微风中散发出迷人的芬芳
18、飞溅的水花冲击着岩石,发出悦耳的声音
19、春草也从低矮的灌木丛中探出头来。
20、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21、一般用着重号“.”标示在词语下面。[停连]指朗读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声音的中断即停顿,声音的延续即连接。无论是停还是连,都要与文章思想感情的变化相适应,不是任意的。符号:停顿,用“∨”标示在词语之间的上方,不限标点处,句中有时也有小停顿;连接,用“∧”标示在词语之间的上方,标明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此处需要一口气连贯地读下来,有标点也不停顿。
22、吐出更繁密的花香和光彩
23、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24、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25、鸟儿高兴起来
26、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27、蝴蝶也在这里狂陶醉的舞蹈
28、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29、刚睡醒的样子
30、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3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32、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33、济南的冬天第三段的重音和停顿,济南的冬天第三段的重音和停连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34、停延:“\”。例如:“东方的天空已经发白了”。如果需要在“天空”后面有所停顿,就可以在其后标上这个记号:“东方的天空\已经发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