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心情感悟

先秦诸子语录教案 摘抄55句

时间:2024-06-01 21:02:47 心情感悟

一、先秦诸子语录教案说课

1、故言必有三表。何谓三表?子墨子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谓言有三表也。”(《墨子·非命下》

2、市之无虎明矣,三人言而成虎。

3、今本共19篇,以道家为主旨,但不排斥儒墨,讲究刑名法术,阴阳五行,对军事尤有兴趣。其文章亦有可取之处。如《博选》提倡广招博选,尊重人才,礼贤下士。文章见解深刻,层次清晰,推论严密。

4、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5、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6、《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老聃的著作。

7、第二,善于从具体的事物和现象中概括出深奥的哲理,赋予理论以形象色彩。如11章:“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植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用车厢、器皿、房屋为例,从中总结出有形之物不过是条件,无形的空间才起实际作用,无比有更重要。这已不是单纯的比喻,也起到提供证据深化论点的作用,甚至是某种立论的出发点。

8、老子其人,司马迁曾记录有四种猜测。一般认为,他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楚国苦县人,生活在春秋末期,略早于孔子。《老子》一书约五千字,全书风格统一,思想成体系,属于个人专著。西汉人将它分作81章,前37章称为道经,后44章称为德经,又合称为《道德经》。1973年长沙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德经在前,道经在后,语言不及今本流畅,说明今本经过后人加工,但基本成书当在战国早期。

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为了理想的实现,耐得住寂寞,也守得住清贫。

10、又有《文子》其书,古人多以为伪。1973年在河北定县西汉墓中发现竹简本《文子》9章,二千七百余字,与今本相同者6章。学者据此认为,此书当为战国时已有,但汉人作了补充窜改。其基本思想以道家为主,也吸收法家、名家、阴阳家等。今本《文子》11篇,每篇皆以“老子曰”开头,然后作者加以发挥。大旨是阐释《老子》大义。其文章不是简短的片断,而是有中心有层次的哲理论文,大部分是散句,少数有韵。

11、《庄子》33篇,其中内篇7篇,是庄子自著;外篇15篇,为门人所记;杂篇11篇,是庄派后学所作。

12、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13、——《孔子家语∙致思》

14、——《孔子家语∙五仪解》

15、——《孔子家语∙六本》

16、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17、孝顺父母不是哪天心血来潮就去做的事情,而应该在平日里时时刻刻都要去做的事情。

18、人主有能以民为务者,则天下归之矣。王也者,非必坚甲利兵、选卒练士也;非必隳人之城郭、杀人之士民也。上世之王者众矣,而事皆不同,其当世之急,忧民之利、除民之害同。(《吕氏春秋·开春论·爱类

19、他们的主要思想主张是:

20、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二、先秦诸子语录课件

1、《鹖冠子》多数是专题论文,少数是对话,如庞煖答赵王问。其《世贤》篇引用了一则寓言,以医病暗喻治国,主张能防患于未然者最高明。与《韩非子·喻老》篇“扁鹊见蔡桓公”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

2、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得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3、先秦诸子指的是中国先秦时期管子、孔子、墨子、老子、庄子、孟子、荀子等学术思想的代表人物。

4、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5、连连排比,句句押韵。还有些句子像民歌,如28章:

6、【译文】仪地长官求见孔子,他说:\'君子到了这里,我都要求见。\'见孔子后,出来说:\'诸位,不要在乎官职,天下无道很久了,老天要你们的老师成为号令天下的圣人。\'

7、格式与后来的荀子《成相》相近。不过,像这样整齐的篇章只是少数,全书仍以无韵而不齐的散语居多,所以,从整体上看,《老子》仍属散文而不是诗。

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9、老子:道家春秋清静无为、世界的本原是道、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10、孔子:儒家春秋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德治民、克己复礼、有教无类

11、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12、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3、任何人都各有长处,也各有缺点。我们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14、治病的好药通常味道很苦,忠心规劝的话听起来却令人不快。

15、——《新序∙杂事篇》

16、孙子:兵家春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武主张“慎战”。又提出了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主张,认为不管敌我总体力量对比的强弱如何,一定要创造机会,造成我在局部兵力上的优势,以十攻一,以众击寡,全歼敌方。著有《孙子兵法》

17、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18、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19、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能佚乐之,则民为之忧劳;能富贵之,则民为之贫贱;能存安之,则民为之危坠;能生育之,则民为之灭绝。(《管子·牧民》

20、第一,它创造了一种散韵结合的文体,类似近代所谓散文诗。句子大致整齐,错落有致,每每有韵而不拘一格。如39章:

三、先秦诸子语录十则

1、墨子:墨家战国非攻、兼爱、尚贤、节俭

2、韩非子:法家战国中央集权。君主权力。

3、道家著作还有《鹖冠子》,班固《汉书·艺文志》列在道家。作者楚人,书即其号,活动期在公元前310年至前260年之间。前人曾疑为伪书。今人根据近年长沙汉墓帛书与之对照,发现有些残简的语句和思想与之相近,从而肯定其为先秦古籍。

4、富贵不足以益,贫贱不足以损。

5、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尔与其从避人之士也,岂若从避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6、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7、诸子散文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学说著作,文中包含了不同学派的政治思想以及学术观点。在“百家竞作,九流并起”的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流派种类繁多,各流派的领军人物纷纷著书立说,以宣扬本流派。在这一时期比较重要的有儒、法、道、墨四家。

8、《庄子》的文学价值在先秦散文中最高,特别富于浪漫主义精神,这主要体现在众多而奇特的寓言故事方面。这些寓言都是为阐明哲学思想服务的,可是形象的客观意义往往超出作者的主观意图。它们不仅是说教工具,而且具有美学价值。

9、孙膑:兵家战国著有《孙膑兵法》

10、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

11、孟子:儒家战国民贵君轻、仁政、性本善、不违农时

1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3、《老子》在中国哲学史上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书,思辨性极强,影响甚巨,在文学史上也值得注意。

14、先秦诸子散文道家著作主要有《老子》《庄子》《鹖冠子》《文子》。

15、尺有所短,寸有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