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面用两个分论点写作的例子做对比,跟大家说明如何恰当准确的引用名言来支撑观点。
2、要想写好议论文,三要素必须掌握,即论点、论据和论证。
3、希望穆老师的回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4、一、2017年高考满分作文二、2016年高考满分作文三、2015年高考满分作文四、2014年高考满分作文五、2013年高考满分作文
5、她还有很多很多事例,穆老师不再一一赘述。
6、道理论据包括公认道理、名言警句、古代文献、俗语谚语、原理定理。我们在写议论文时,道理论据,往往可以直接引用,表述自己的观点。
7、你还知道她忍着国恨家仇,保护日本古建筑的大义吗?
8、举例论证,我们该如何使用呢?如何分析?穆老师先给大家看两个满分作文事例,他们是如何分析事实论据的?如下:
9、是不是这样就结束了呢?并没有。
10、穆老师想说,你知道我们国家的国徽是她参与设计的吗?
11、感谢邀请,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12、欢迎您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来回馈您!
13、你知道沈从文在窄而霉小斋里追逐梦想而奋笔疾书的场景吗?你知道《中国服饰史》是他突破“自我”的表现吗?你知道他与达夫先生的关系吗?
14、一、从“经典著作”和“报刊杂志”中提炼素材
15、希望穆老师的回答对你能够有所触动!
16、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来回馈您!
17、你知道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浮雕是她在病严重时参与设计的吗?
18、穆老师为大家列举关于“林徽因”和“三毛”的满分作文素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9、穆老师拿今年江苏高考作文为例,主要让考生针对“车来车往”展开叙述过议论,这是,你是不是蒙圈啦?你会发现,我们平时背诵的那些个人物用不进去了呢?或者很难应用。
20、亲爱的同学们,穆老师为你们加油!
1、你知道她带着学生抢救景泰蓝时的窘境吗?
2、加油,题主!加油,广大考生!
3、林徽因大家都知道,但是大多数人只知道他与徐志摩和金岳霖的复杂关系。只知道她写了《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其他一无所知。
4、利用平时去积累素材,的确是个非常不错的主意。看书或许是个不二选择,但是如果想通过看书,积累诗句、素材,以期达到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穆老师不是泼冷水,希望不大。但是如果你能掌握如下方式方法,倒是能够提高。
5、〖2〗因果分析法
6、该文段需要论证的观点是“依法执政”的必要性,所以找寻的名言必须是关于论证要严格“依法执政”这一论点的。文中名言“道私者乱,道法者治”指的是以私心做事国家就混乱,按法度办事国家就太平。”很好地说出了为政者应该摒弃私心做事,依照法律理政。对于“依法执政”必要性的论证有理有据,思想深刻,发人深省,因此是十分有效并精彩的引用。
7、穆老师想说的是,大多数学生不懂,为什么不懂,因为你们没有去思考与总结。懂得学生就在高考中把林徽因写进去,这也是为什么近10年全国高考满分作文中,每年都有林徽因的影子。
8、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慨,我们读过的书有很少,但是你在考场作文中真正能够应用的却很少,为什么?因为你“没有带着脑袋”看书。看完不去反思,看完不去咀嚼,看完不去应用,鬼才相信你看书能够提高作文。
9、以“提升政府执政能力,需深化依法执政观念。”为分论点,运用名言分析法展开分析论证。
10、三、从“电视网络”中寻找素材
11、而事实论据,则不可以,否则没有说服力。
12、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清楚了吗?加油哦!
13、四、从“学校方面”寻求突破
14、事实论据,往往采用例证法,也就是举例论证。
15、论据,一般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16、穆老师想说的是,这些都是你在书上很难看到的,这些都是需要你去思考与总结才会得到的。
17、你知道她困居李庄时,凭借着单薄的身影穿梭在荒山野岭中的场景吗?
18、穆老师认为,议论文写作,要点在议论文三要素上,即论点、论据和论证。
19、既然题主问的是平时应该如何积累素材,穆老师就针对这一问题,唠叨唠叨几句吧!
20、其实这也是在提醒我们考生,作文不可套作,要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多去接触生活实际,抽个时间训练一下记叙文,倒是个不错选择!
1、议论文素材,是证明论点的材料,也就是论据。我们都知道,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大类。
2、穆老师就拿沈从文举例。你写作文时用到沈从文来吗?你知道该写他什么吗?
3、一、事实论据分析注意事项二、事实论据分析的方法
4、增加文章亮点的方法很多,比如一个典型生动的事例、一组客观理性的数据,也可以是一句思想明达的名言警句,在这里中公教育专家重点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使用名言警句的使用。名言警句是大部分学员十分青睐的一种方法,如果使用恰当,可作高分亮点。但如果使用太俗套,等于没用。另外,过于生、偏、涩的名言,和太过于常见的,都要避免使用。最重要的是,引用名言警句千万不可牵强,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否则会适得其反。
5、〖4〗归纳分析法
6、可见,通过两个分论点段落的示例,可以看出,都是论证有关“法律”话题,但具体观点不同,一个是强调“依法执政”的必要性,一个是强调“法律意识”的意义,所以在二者的论证上倾向不用,所需要引用的名言警句也不尽相同,如果任意使用一个关于法律的名言去论证,不仅与观点不符,还会削弱论证,有牵强之嫌。因此在这里告诫大家名言的使用一定要恰当,与所论证的观点相契合,这才是引用名言,增加亮点的关键所在。
7、〖1〗反向假设分析法
8、〖3〗对比分析法
9、议论文写作,素材积累固然重要,但比素材更重要的是说理分析。如果你没有说理分析,只是简单例子的堆砌,显然不是一篇好文!
10、以“塑造法律自觉是树立法治意识的前提”为分论点,运用名言分析法展开分析论证。
11、该文段需要论证的观点是“法律自觉”、“法律意识”,意为人们发自内心的敬仰法律。文中名言“法律的真正目的,是诱导那些受法律支配的人,求得他们自己的德行”强调的是法律对于人们内心的教化,以致人们会从内心遵守法律,形成法律自觉,最终形成法律意识。此名言十分深刻的指出了法律的最终意义并不仅仅在于表面的制度约束,而在于全民守法、信仰法律这一根本目标,因此,很恰当的论证了分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