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丽莎白女王号战列舰是1912年开始建造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之共有五艘同级舰艇。这些舰艇包括“伊丽莎白女王”号、“厌战”号、“巴勒姆”号、“勇士”号和“马来亚”号。该型战列舰的标准排水量为150吨,主机动力为000匹马力,最高航速为每小时25节。伊丽莎白女王号战列舰全长196米,宽度在现代化改装后达到7米,吃水深度为2米。该舰艇在服役初期的排水量为150吨,经过现代化改装后增至468吨,满载排水量从000吨提升至300吨。动力系统最初采用24台3缸锅炉和4台涡轮蒸气机,现代化改装后减少为8台锅炉。伊丽莎白女王号战列舰属于1912年开工建造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该型舰共建造5艘,即“伊丽莎白女王”号、“厌战”号(有的书中译作“战仇”号、“厌倦”号)、“巴勒姆”号、“勇士”号和“马来亚”号。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是英国于1912年预算批准建造的4艘装备新式15英寸(381毫米)口径火炮的战列舰,至次年批准再建1艘。共建造5艘,即“伊丽莎白女王”号、“厌战”号(Warspite,也有译作“战仇”号)、“巴勒姆”号(Barham)、“勇士”号(Valiant)和“马来亚”号(Malaya)。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被派往地中海支援达达尼尔海峡的战役。在日德兰海战中,这级战列舰(除伍御者伊丽莎白女王号正在船厂维修外)被编成第5战列舰分队,支援前卫的战列巡洋舰分队。在该海战中,除勇士号外,这级战列舰的其他舰艇均受到伤害。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派往地中海支援达达尼尔海峡的战役。在日德兰海战中,这级4艘舰(当时伊丽莎白女王号正在船厂维修)被编成第5战列舰分队,支援担任前卫的战列巡洋舰分队,经受了战火的考验,除勇士号外全部受伤。伊丽莎白女王号战列舰,自1912年10月21日开工,至1915年1月完工,历时近两年。建造地点位于朴次茅斯船厂。在试航阶段,舰体后部两舷的4门副炮因受到海浪影响无法使用,最终被拆除。首次大规模改装于1915年1月后,伊丽莎白女王号被派往地中海,支援达达尼尔海峡战役。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现代化改造。1924年至1933年,它们增设防鱼雷隔舱,合并烟囱以减少排烟影响,并装备水上飞机。1934年至1941年,各舰的现代化程度各异,厌战号、伊丽莎白女王号和勇士号进行了深入改造,包括更换锅炉和主机,提高主炮射程并强化装甲和防空火力。
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在火航速和防御装甲方面都显著优于其前一代无畏级战列舰。首舰伊丽莎白女王号于1912年10月21日开工建造,同级还有五艘舰船:伊丽莎白女王号、厌战号、巴勒姆号、勇士号和马来亚号。马来亚号的建造资金来自英联邦自治领马来亚的贡献。在防护方面,伊丽莎白女王级强化了要害部位的装甲。舰上装备了16门6英寸口径副炮,分布在舰体艏楼和舰体后部。伊丽莎白女王号试航时发现舰体后部两舷的4门副炮位置较低,高速航行时因受到海浪影响无法使用,因此这部分炮位被撤除。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无论是火航速还是防御装甲都比之前建造的无畏级战列舰有显著的提高。伊丽莎白女王级首舰伊丽莎白女王号1912年10月21日开工。同级舰5艘:伊丽莎白女王号(HMSQueenElizabeth)、厌战号(HMSWarspite)、巴勒姆号(HMSBarham)、勇士号(HMSValiant)、马来亚号(HMSMalaya)。
感谢您阅读本文。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想法,请随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