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可由一个、两个或更多语素构成,如“天”、“地”;“观看”、“友好”;“太空服”、“燕子矶”等。
2、发源于匈奴的鲜卑化统治者宇文氏建立了北周,并且为了巩固统治,将此前魏孝文帝汉化时更名为汉姓的少数民族姓氏又恢复了,还对汉族官员进行了赐姓,这样所有达官显贵都是鲜卑姓了。其中杨忠被赐姓为蒲六如,而李虎被赐姓大野。
3、苏轼以诗为词虽然会有些地方不合音律,却开拓了词的境界,改变了词的风格,将词从才子佳人的窠臼通过寓情于景,夹叙夹议等方式转移到场面宏大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之中,这种恢弘大度的风格并非凭空而来,需要作者的浩然英气,”唯大英雄能本色“,此前范仲淹与王安石都曾经写出豪气干云的词作,苏轼融合两人风格后“词“便可以达到"文以载道"的水准,并与诗相提并论。
4、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5、韵律上的不同:诗讲究“风雅颂”的转化,也会把一些典故化用在诗文之中,韵律上讲究合辙押韵,韵脚韵尾的平和与对仗工整;词讲究的是随意性,更多是把一些空间跟想象通过一些手法表现出去,上下句的韵律并没有明确规定,合辙上也透露着一些看似随意却又暗藏潜在的手法!
6、音乐意义上的词即歌词,又名曲子词、曲子、歌曲、乐章、乐府。
7、周邦彦于宋宣和三年去世,此前一年,为了收复幽云十六州,宋与金订立了海上之盟,相约瓜分辽国。擅长吟诗作赋,书法绘画的宋徽宗一辈子都沉浸于风花雪月之中,面对金人的狼子野心,他懦弱不堪,卑躬屈膝,但这也没能换来哪怕一丝和平,靖康年间,他与大量皇亲国戚,达官显贵一起被掳走,成为金人的战利品。
8、歌的乐调:曲调,曲谱。
9、“元曲”平仄可以通押,而且不忌重韵、赘韵。
10、“元曲”,可以把几支曲子组合在一起,称为“套数”。元朝的戏曲“杂剧”,每折戏的唱词都用一个套数。
11、生长于官宦家庭的李清照依然在动荡不堪的年代有无尽的愁绪,平民百姓在金人的铁蹄之下更是民不聊生,为了救国于危亡,无人仁人志士投入到抗金事业中,经过十数年奋斗,终于见到了希望。
12、酿酒或制酱时引起发酵的东西:酒曲,曲霉。
13、念奴娇·赤壁怀古
14、宋室南渡之后,虽然官方并无人再能与周邦彦相提并论,但在民间却有人继承了他的衣钵,为中华文化传承至今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个人是终身未仕的白石道人——姜夔。没有需要为官一方的羁绊,他云游四海,自己谱曲,并搜集古谱,他旅居长沙时,登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最高峰祝融峰,发现了唐代献神曲《黄帝盐》、《苏合香》乐谱。继而又从乐师旧书之中,发现了商调《霓裳羽衣曲》乐谱。
15、南宋的灭亡加速了宋词的衰败,自唐代就开始的音韵变化在此时愈演愈烈,入声从唐代就已经从西北地区逐渐消失,北宋之后,中国北方地区的入声也几近消亡。历次动乱中虽然有乐师流落民间,但南北方的差异最终造成了南北曲的区别。元朝自北向南一统天下,最终被称作“元曲”的艺术形式实际上也被称作“北曲”。
16、《清乐》其始即《清商三调》是也,并汉来旧曲。乐器形制,并歌章古辞,与魏三祖所作者,皆被于史籍。属晋朝迁播,夷羯窃据,其音分散。苻永固平张氏,始于凉州得之。宋武平关中,因而入南,不复存于内地。及平陈后获之。高祖听之,善其节奏,曰:"此华夏正声也。昔因永嘉,流于江外,我受天明命,今复会同。虽赏逐时迁,而古致犹在。可以此为本,微更损益,去其哀怨,考而补之。以新定律吕,更造乐器。"——隋书·志第十
17、曲式可以是一段体、两段体或者由多个乐段构成的多段体。
18、韵式自由,可平可仄,可一韵到底也可换韵;
19、”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宋六十一家词选》冯煦
20、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词的体式因词谱而异,“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必须按谱填词。
2、歌词一般由语素、词语、词汇、语句、段落构成。
3、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4、晏殊这首词通过“新词”和“去年”进行对比,以“夕阳西下”发问,最终却只能处于时光流逝却“无可奈何”的伤感中,词作从轻松愉快的场景入手,却以作者深层次的悲凉思考告终,身居高位的晏殊没有世事无常的感慨,却悲伤于美好事物的消逝和时光不再的怅然。晏殊据说曾经作词超过万首,但是流传下来的仅有百余首,甚为可惜。
5、盛唐之后的中唐时代,更多文人加入了词的创作中,刘禹锡和白居易更是其中翘楚。由于词牌名并非固定,时常会因为词人的名作而使词牌名发生变化,白居易就是以一首《忆江南》将此前《望江南》的词牌名变成了《忆江南》。
6、命名上的不同:诗的命名上有些随意,不带有任何的规定的,有时候可以叫做什么送谁出任什么官职,也可以任性的叫做无题等等,比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无题、登岳阳楼记、登楼、观菊、静夜思等等,意思会比较明确;词的命名会相对比较高一些,虞美人、蝶恋花、浣溪沙、望江南等等,这些的词牌上跟内容会有一定的匹配度的,这样要求会高一些;
7、语音差别。主要是声调变化了。“宋词”按传统的平、上、去、入四声划分平仄,
8、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9、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10、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11、曲,有多种含义:
12、满江红·题南京夷山驿
13、北宋的皇帝们或许都有收复幽燕的想法,可他们一生一世都没踏上那片土地半步,宋徽宗应该是有幸踏足幽燕的北宋帝王之一,可是他当时的身份已经是金人的阶下囚。
14、“元曲”按当时中原地区的四声划分平仄,入声消失,平声分为阴平、阳平。韵部也变化了。
15、”余尝论叔原,固人英也,其痴亦自绝人。“——《小山词序》黄庭坚。
16、这份屈辱800多年后依然没有被人忘却,文人将他写进小说,竟因炽烈的民族情感成为一时经典,由此可见当时人们对此事必然怒发冲冠、义愤填膺。中原沦陷于金人之手,大量汉人南渡,却也有人矢志“收拾旧山河”,就连身为女子的李清照也发出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雄豪之语。
17、曲有“北曲”和“南曲”的分别,又称“北词”、“南词”。北曲起源于元朝的北方歌曲,而盛行于元朝,故称“元曲”。
18、李师师身为风尘女子,自然不能只有“道君皇帝”赵佶一位客人,她与当时名动天下的才子周邦彦过从甚密。以诗经中“邦之彦兮”为名的周邦彦用自己的才华显示出并非浪得虚名。
19、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20、这些曲子需要歌唱时就要有对应的“曲子词”,然而不论是古诗还是唐代的近体诗由于每一句字数过于整齐,在进行演唱时难以适应全部乐曲,因而逐渐开始有人为曲子进行填词,敦煌发现的“曲子词”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武后年间,这种“曲子词”便是宋词发展的源头。
1、晏几道完全继承了他父亲的才华,14岁就中了进士。家境优越,锦衣玉食的他过的是倚红偎绿的生活。流连于绮罗脂粉之间,留下了260首痴心之作。
2、不公正,不合理:曲说,曲解。委曲求全。
3、一年级的要求不高,只要能用三五句话,把图上的信息都表达清楚就可以了,还要加上自己的想象。可以添加人物对话等等。
4、晏几道的词作清丽婉约又不失雍容华贵,刻骨铭心又加之炽情不移,宛如打通了晏殊与柳永之间的次元壁,让一位本不该深情于歌伎的翩翩贵公子痴迷于钟爱之人。《临江仙》本是唐代教坊曲,晏几道这首描写梦中与小蘋相遇,梦醒之后发现自己孑然一身,此时怀念起小蘋初见时情景,明月依旧,彩云却早已消散无踪。梦境与现实的双重思念无法化解心中的愁苦,反而让相思之意更加浓郁,韵味惆怅绵远,回味无穷。
5、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6、词派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李煜、晏殊、柳永、秦观、周邦彥、吴文英、李清照等。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岳飞、陈亮、陆游等。
7、这首词首先指出了曲子的由来,之后才是填词内容,搭配上按照姜夔流传曲谱重新制作的音乐欣赏更佳。
8、词,是诗的一种形式。以宋词最为著名。最初称为"曲词",是配合宴会乐曲而填写的诗。
9、念奴娇的词牌据说得名于唐代天宝年间一位名叫念奴的歌女,由于歌声婉转动人,样貌娇艳妩媚,名动一时,念奴娇便是后人因她而作曲并填词的。
10、太液芙蓉,浑不似、旧时颜色。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名播兰馨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忽一声、鼙鼓揭天来,繁华歇。龙虎散,风云灭。千古恨,凭谁说。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客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碾关山月。问嫦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
11、《雨霖铃》相传为唐玄宗因安史之乱避难蜀中后听雨淋落在风铃上思念杨贵妃而作,这种“伤别离”的情感也随着作词的流行而逐渐流传开来。柳永这首词作也是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先写景,勾勒出离别的环境;次写情,突出恋人离别时的情态;再写意,以冷落清秋写尽自古离别之意;最后写境,想象离别后无人可以诉衷肠,更突出思念之情。别后想象,全词前后呼应,层层深入,情景交融,文字如行云流水,心绪却起伏跌宕。
12、在辛弃疾到镇江为官的800多年前,京口有原籍彭城的刘姓人家,由于五胡乱华,他们迁徙到江南为生,家族中有一人名为刘翘,他的妻子难产而死,由于请不起乳母,他想抛弃孩子,而这个孩子,正是后来的刘裕。
13、最后写词组是基础,只有词组掌握得越丰富,量越大,才能写出得多更好的看图写话。
14、文辞,艺也;道德,实也。笃其实,而艺者书之,美则爱,爱则传焉。贤者得以学而至之,是为教。——《通书·文辞》
15、“想男儿慷慨,嚼穿龈血。”文天祥以安史之乱时唐代名臣张巡自比,在自己的志节上和王清惠达成了统一,王清惠最终出家为道士,保全了自己的节操,而文天祥面对高官厚禄的诱惑丝毫不为所动,以死报国。
16、然而“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南宋统治者安于苟且,对复国之事并不热心,辛弃疾在朝中为官多年,壮志难酬。60多岁的辛弃疾在镇江担任知府时,登临京口北固亭,抚今追昔写下了千古名篇。
17、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18、面对目前的情景,王清惠陷入了往日的回忆中,安定闲适的生活被鼙鼓声打破,繁华的景象瞬间消逝,国破家亡降临到了每一个人头上,“问嫦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尘世间已经没有人能够改变她的命运,她只能寄情于幻想中的人物,期望可以保全自己的节操。
19、在语言上受到近体诗的影响,讲究平仄,被称为“近体乐府”和“诗馀”。
20、二十一年后,金主完颜亮南侵,在金人控制下的人民纷纷起义反抗金人的统治,辛弃疾加入了义军之中,然而由于叛徒出卖,义军首领被杀,他率人突入金军营中,抓获叛徒归附南宋,并且根据自己掌握的形势写出了军事著作《美芹十论》献给朝廷,期望能够北伐中原,恢复华夏。
1、“曲”,是指歌曲的曲调。
2、生查子本是唐代教坊曲,自唐代开始就有词作流传,欧阳修这首化用了崔护《题都城南庄》的意境,写明了去年与恋人相约的美好时光,而今年灯月依旧,却无法恢复往日的缠绵悱恻。清人刘熙载说:“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整体而言晏殊,欧阳修身居高位,与冯延巳所描述的士大夫生活并无二致,意境也颇为类似,但是由于欧阳修的官场生涯起起落落,也使得他的词作风格更加广泛。
3、而曲调的记录形式就复杂多了。
4、然而由于许多人是没有能力编曲和配乐的,这就出现了“徒歌”——以吟诵为主旨的诗,也称为谣。
5、可现实对她越加冷漠,国破,家亡,夫死,一连串的悲剧集结于她身上,意志再坚强的人也难以释怀,从前清新明丽的词风,瞬间转为沉郁凄婉。
6、矢志不渝想要收复旧土的辛弃疾在投奔南宋后的40多年中并未能如愿,却留下了600多首词作,为两宋之间最多。经历了以赋为词的柳永,以诗为词的苏轼,宋词的写作手法已经大为开阔,而辛弃疾大量利用历史典故融入散文句法中,以文为词,词义浅显易懂,境界深邃厚重,他将自身的爱国热情依附于各个英雄人物之上,穿梭于历史时空之中,不论悲壮苍凉,还是慷慨激昂,这种磅礴宏大的气势让宋词在词境上豁然开朗,以至于能够和诗分庭抗礼。
7、词,是指受近体诗影响而又不同于近体诗的一种诗歌体裁。
8、然而到蒙古崛起之后,战争更加残酷惨烈,蒙古灭金后,原本有5000万人口的中国北方,只剩下100万户,人口损失达到了90%。由于蒙古内部的倾轧斗争南宋虽然继续存在了几十年,但也最终没能逃过被灭亡的命运。
9、然而辛弃疾担心的事情全部发生,开禧北伐前,韩侂胄纸上谈兵,撤了辛弃疾的职务,导致辛弃疾郁郁而终,留下陆游“君看幼安气如虎,一病遽已归荒墟”的感叹,而最终开禧北伐也以失败而告终。
10、其次考查的对象不同。看图写词组。考查的是词语。而看图写话考查的是写句子和文字的表达能力,为以后的写作打基础,要难很多。
11、因此,关于词和曲的区别,也必须从以上的三种含义中分别去探寻。
12、安案简单明了,很容易就能拿满分。
1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4、首先,感谢悟空小秘书的问题回答邀请,对于“什么是诗?什么是词?两者有何区别”这个问题,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去回答:
15、宋代初期的词作风格大多上是晚唐五代时期的延续,经过柳永“以赋为词”改进创作方式和风格后,宋词逐渐变得特殊起来,不过此时依然没有跳出“词为艳科”的范畴,真正能够以一种文学形式开辟新的局面,要从苏轼登上词坛开始。
16、霓裳羽衣曲——涂志伟画作
17、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18、试问琵琶,胡沙外怎生风色。最苦是、姚黄一朵,移根仙阙。王母欢阑琼宴罢,仙人泪满金盘侧。听行宫、半夜雨淋铃,声声歇。彩云散,香尘灭。铜驼恨,那堪说!想男儿慷慨,嚼穿龈血。回首昭阳辞落日,伤心铜雀迎秋月。算妾身、不愿似天家,金瓯缺。
19、苏轼旷达不羁,却也有人痴心一片,晏几道就是北宋时期的痴人。晏几道字书原,号小山,是北宋名臣晏殊的第七子。
20、而当时的大环境却是原本唐末的兵乱就导致了许多“燕乐”乐谱损失,靖康之耻更是让大量教坊乐曲流落民间或者永久的消逝在宫人被驱赶北上的途中,作为词曲一体的艺术形式,到了南宋时期,为了宋词不失去灵魂,要么有新创作的曲子,要么找回原有的曲谱。
1、总之,有关词和曲的区别,要分别从其本义、文学意义与歌曲中的三种含义中,分别去探讨。
2、这两个图考查的知识面不同。相对来说看图写词组比看图写话要简单很多。
3、李清照对音律造诣极深,年轻时著有《词论》一文,将北宋诸位著名词人数落个遍,不过她绝非眼高手低,到了她自己的词,确实令人耳目一新。开篇连用叠词在韵律上错落有致,从词义上则直接进入了悲伤的基调,此后的情景描写也是依循于此。残酒,晚风,归雁,落花,无一不让李清照陷入了苦闷,黄昏时刻,她独守空窗听雨打梧桐,点滴零落的不仅是雨,也是她的愁绪,它延绵不断,难以用语言形容,因而只能感叹一句,无法消解。
4、传说某天宋徽宗身体不舒服,本来不该去找李师师,当日她就约了周邦彦相会,而此时恰好宋徽宗因新得到橙子而来送给李师师,周邦彦无奈藏到了床下,看着宋徽宗与李师师约会的场景。
5、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同时,词也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从长度分小令、中调和长调。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声调上都有规定。
6、满江红·代王夫人作
7、词是孕育于隋末唐初而成型于中唐、繁盛于两宋的一种新诗体。
8、“元曲”往往突破曲谱规定的字数,添加或多或少的“衬字”。
9、但是看图写话就不同了。要求要写出完整的句子,在哪里,什么时间,有谁,在做什么,在做什么,学到了什么?起码要写二、三句话才能完成。
10、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一年级看图写词组和看图写话有什么区别?
11、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12、雄才伟略的隋文帝让帝国呈现出了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气象,以古今华夏音乐为基础,融合外族音乐创造了燕乐——“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为燕乐。”
13、由于汉语文字的多意特性,词和曲有本义、文学意义与歌曲中的三种含义。
14、苏轼存词300余首,纵然也是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在现代已经是人尽皆知的豪放派词作,可大多数词作依然是婉约词,描述男女之间悲欢离合是主旋律,但按照当时的思想,词的这种风格是难登大雅之堂的。
15、弯转,与“直”相对,如:弯曲,曲折。
16、南唐的灭亡宣告五代十国即将结束,李煜的亡国之感并非词的绝响,而是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17、宋室南渡后词人爱国热情高涨,除辛弃疾外诸多豪放派词人也各有特色,沿着苏轼和辛弃疾开拓出的道路,以一种曾被视作“艳科”的文学形式抒发着不屈意志和万丈豪情。
18、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19、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20、乐府,本是音乐机关,后来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唐宋词也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