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解释:形容人群或集会突然散开或解散。
2、麻子不叫麻子——坑人
3、有关谐音的歇后语
4、八百年前立的旗杆——老光棍
5、后来,一些地方的人们将这种语韵变幻的特色引入到歇后语中,创造出谐音歇后语,成为了一种有趣的语言游戏,深受人们喜爱和流传。
6、打开棺材喊捉贼——冤枉死人
7、爆竹店里起火——自己庆贺自己
8、寡妇睡觉——上头没人
9、这个例子就是歇后语的运用,人们说歇后语时一般只说前半句,后半句不说,因为大家都知道,心领神会。
10、幽默的谐音歇后语笑话篇1
11、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利用谐音造的词也不例外。他的利与弊就像一把双仞剑
12、男人比女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13、南来的燕,北来的风——挡不住
14、利用谐音构词是构词的一种方式,他能让语言诙谐、幽默,充满活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本文通过对谐音构词的类别、特点、利弊等方面做了一定的分析,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谐音这种构词方法。
15、狗拱门帘——全凭这张嘴
16、案板底下放风第——飞不起来
17、最繁忙的机场——日理万机
18、利用语音相似的语素转换被仿词的某个语素,临时仿造出来的新词语。如:
19、猫咪们天性喜欢吃鱼,喜欢睡觉,喜欢晒太阳,因此这个歇后语既有趣又形象地描述了猫的习性。同时,这个谐音歇后语也展示了中文语言的韵味和幽默,让人在欣赏中感受到了语言的乐趣。
20、歇后语是中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1、老李说:“外甥打灯笼呗!”
2、擦粉进棺材——死要面子
3、新婚之夜——开封
4、癞蛤蟆没毛——随根
5、x光照人——算看透你了
6、打扇抽烟——煽风点火
7、煎饼果子下毒药——别来这一套
8、胸前挂钥匙——开心
9、下班之后,老王和老李、老张说:“今晚咱们几个在哪玩啊?”
10、谐音歇后语是一种汉语歇后语的变体,其特点是语音相近或谐音。据考证,谐音歇后语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清代,当时人们流传着一种称为“小曲”的文艺形式,这种形式以中国民间音乐为基础,结合了吟唱、编故事等多种表演方式。
11、谐音的四字成语广告语有很多,列举如下:
12、神仙放屁——不同凡响
13、谐音成语的利弊:
14、解释:指在安全的地方看着别人遇到危险或困难而不去帮助。
15、按老方子吃药——还是老一套
16、矮子推掌——出手不高
17、苦瓜树上结黄连——一个更比一个苦
18、⑩恶狗咬天--狂妄(汪)
19、八十老翁吹喇叭——有气无力
20、西瓜地里散步——左右逢源
1、一只猫,爱吃鱼,爱睡觉,爱晒太阳,它是谁?答案是“猫猫”。这个谐音歇后语通过谐音的方式,将“猫猫”与“猫咪”联系起来,巧妙地揭示了猫的特点。
2、兔子尾巴戴夹板——楞充大尾巴狼
3、暗地里耍拳——瞎打一阵
4、解释:形容问题或事情非常复杂,难以用简单的话来概括。
5、肮脏他娘哭肮脏——肮脏死了
6、现在在商业广告中,利用汉语或成语的喜闻乐见的形式,用了许多谐音式仿造的词。
7、老两口上床——说了就了
8、大肚子踩钢丝——挺(铤)而走险
9、“谐音成语”是用同音或近音字对固有成语进行谐音换字而形成的,其形式、音节与某个耳熟能详的成语相似,意义却完全不同。
10、王八吃西瓜——滚的.滚,爬的爬
11、挖了眼当判官——瞎到底了
12、它是一种常见的幽默表达方式,通过利用字音的相似或谐音的特点来构造双关、幽默的语句。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谐音字的歇后语例子:
13、出太阳下暴雨——假情(晴)
14、矮子放屁——低声下气
15、解释:形容吃东西或做事情时兴致高,非常享受。
16、瞌睡遇到枕头——求之不得
17、最彻底的美容——面目全非
18、解释:形容环境污浊、空气不好。
19、抱着孩子推磨——添人不添力
20、歇后语如下:
1、盲人做拉面——瞎扯
2、常见谐音成语:
3、举个简单的例子:
4、包脚布当孝帽——一步登天
5、小曲的主要特征是节奏明快、动静相宜、押韵和谐、语汇丰富,加之流传广泛,引起了人们的热爱。
6、癞蛤蟆背小手——愣充掌中宝
7、⑬飞机上吹喇叭--空想(响
8、张飞摆屠案——凶神恶煞
9、举个生活中的例子:
10、医生卖棺材——死活都要钱
11、老张说:“好嘞!”
12、屎壳郎趴在马路上——装小轿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