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解释〗没有闲暇的时间过安宁的日子。指忙于应付繁重或紧急的事务。
2、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 高谈阔论——指志趣高雅、范围广泛的谈论,含褒义和贬义。也指大发议论或不着边际地谈论。出自唐吕岩《徽宗斋会》。
3、【举例造句】:大家众口同声地称赞她献身于教育事业的精神。
4、口号喊的很响却不赋予实际行动的四个字的词语,意思相近的如下:
5、龙吟虎啸、喉清韵雅、戛玉鸣金、戛玉锵金、金声玉振、裂石流云、锵金铿玉、响彻云表。
6、王大爷精神抖擞,说起话来声如洪钟。
7、如影随形【解释】:好像影子总是跟着身体一样。
8、响遏行云,晴天霹雳,震天动地
9、惊天动地,声如洪钟,震耳欲聋
10、【解释】:江河湖泊的水溢出,造成灾害。比喻不好的文章或思想到处传播,影响极坏。
11、声振林木响彻云霄震耳欲聋石破天惊掷地有声铿锵有力如雷贯耳响彻云霄振聋发聩
12、废:停止。顾不上睡觉;忘掉了吃饭。形容学习或工作积极努力;用心专一。多含褒义。用来形容人非常专心努力。一般作谓语、状语、定语。
13、声如洪钟、惊天动地、
14、役使牛马驾车
15、沉重的响声。
16、赴法;前往。把全部力量都投进去。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17、光说不练——话说了很多,但是没有实际行动。出自民间谚语”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
18、见“负重致远”。负重涉远的意思
19、形容声音非常响亮。
20、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气壮山河、天震地骇、震天动地、穿云裂石、
1、担子很重;路程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用作褒义。形容责任艰巨重大。一般作谓语、定语。
2、喊口号,大喊,喊叫,喊嗓子,喊话,喊他,猛喊,喊什么,喊妈,喊吧,喊姐姐,喊我,喊他,喊老师,喊哑嗓子,叫喊,喊你,喊爸爸,喊叔叔,喊大伯,喊奶奶。
3、声振林木响彻云霄、震耳欲聋、石破天惊、振聋发聩、如日中天、一鸣惊人、
4、无:没有;事事:从事某种事情。闲着什么事都不干。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5、【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一百十八回:“上既难抗君命,下又重违诸媳,中复朝绅满座,众中同声。”
6、【解释】: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铿镪: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7、空言无补——空洞不切实际言论于事没有帮助。出自陆士谔《续孽海花》。 空谈无补——空洞不切实际言论于事没有帮助。典故出处《新笑史》:“少许胜人,空谈无补。”
8、拓展一下,造句:
9、负:背着;致:送到。背着重东西走远路。比喻能够负担艰巨任务。偏正式;作谓语、补语;比喻能够负担艰巨任务
10、理:处理;万机:纷繁的政务。指帝王宰相每天要处理许许多多的事务。现指国家领导人为国事日夜操劳。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
11、【出处】:《重要的是做好经常工作》:“不是巩固这几年大喊大吼的东西,而是巩固原来长期积累下来的好经验、好作风、好做法。”
12、【出处】:《孟子·滕文公上》:“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
13、【解释】:大家所说的都一样。
14、整整一夜到天亮。通宵:整夜;达:到;旦:天亮。可广泛地用于学习、工作、娱乐等方面。一般作主语。
15、谓担负重任,承受劳苦。
16、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典故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7、气壮山河、振聋发聩、人声鼎沸等。
18、作为:做出成绩。指工作中安于现状;缺乏创造性。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
19、已:停止;完毕。死了以后方才停止。指一生努力奋斗;一直到死为止。奉献了一切。用作褒义;用于称颂人。一般作谓语、宾语、分句。
20、比喻两个人关系亲密,常在一起。【出自】:《管子·任法》:“然故下之事上也,如响之应声也;臣之事主也,如影之从形也。”汉·刘向《说苑·君道》:“故天之应人,如影之随形,响之效声者也。”【示例】:善恶昭彰,~。◎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一回
1、以:用;拿;继:继续连接。用晚上的时间接上白天。形容日夜不停地工作。多用于工作、学习、形容干劲十足;坚持不懈。有时也用于其他方面。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2、【示例】:托卡力夫的声音铿锵有力,完全不是平时那种沙哑的低音.
3、形容工作工作量大的成语
4、由听觉器官得到的感觉或印象。
5、【出自】:郭小川《痛悼敬爱的周总理》诗:“我们的总理,回答得最为铿锵有力;不用语言,而用电闪雷鸣般的一生的经历.”
6、【解释】:大声叫嚷,形容大肆宣传,大造舆论。
7、疲:疲乏;劳累;奔命:奉命奔走。原指因奉命到处奔走;精疲力竭。后指忙于奔走应付;非常疲劳。也形容事情繁多;忙得精疲力尽。一般用作贬义。可用于学习、战争、工作、劳动等。一般作谓语、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