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物质与精神不同的地方在于物质可以不断被分割成更小的单位,但灵魂却连分割成一半也不可能。
2、由于他对人的理性具有不可动摇的信念,因此他显然是一个理性主义者。
3、我们之所以做出负责任的举动并不是因为我们的理智发达的结果,而是因为我们同情别人的处境。
4、◆巴洛克时期
5、苏格拉底认为,人如果违反自己的理性就不会快乐。
6、柏拉图认为数学是非常吸引人的学科,因为数学的状态永远不会改变,因此也是人可以真正了解的状态。
7、康德认为‘事物本身’和‘我眼中的事物’是不一样的。这点很重要。我们永远无法确知事物‘本来’的面貌。我们所知道的只是我们眼中‘看到’的事物。
8、耶稣说,天国就是爱你的邻居,同情病弱穷困者,并宽恕犯错之人。
9、如果人类的脑袋简单得足以让我们了解的话,我们还是会愚笨得无法理解它。
10、所以说当我们仰望天空时,我们其实是在试图找寻回到自我的路。”
11、因此,tobeornottobe并不是唯一的问题。问题在于我们是什么。我们真的是血肉之躯的人类吗?我们的世界是由真实的事物组成的吗?或者我们只是受到心灵的包围?
12、从很多方面来说,巴洛克时期的特色是浮华而矫饰的。但在同一时期,也有许多人意识到世事无常,明白我们周遭的美好事物终有一天会消殒凋零。
13、她生平第一次觉得生在这世界上却连“世界从何而来”这样的问题也不问一问,实在是很不恭敬。
14、在此之前,世界的中心是地球。但天文学家却告诉人们,宇宙根本没有绝对的中心,因此,每一个人都是中心。
15、“对人类而言,人是神圣的。”这句话自此成为人本主义的口号
16、许多人认为上帝也存在于他所创造的事物中。因为,如果神真的是无穷无限的,他就会存在于万事万物中。这种观念称为泛神论。
17、正因为理性只表达永恒不变、宇宙共通的事物,因此我们可以说理性永恒不变,而且是宇宙共通的。
18、希腊哲学仍旧致力于解决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等人提出的问题。他们都同样找寻人类最佳的生死之道。
19、如果我自己对马或宝石有兴趣,我也不能期望别人都和我一样。如果我看电视体育节目看得津津有味,就必须忍受有些人认为体育节目很无聊的事实。
20、《苏菲的世界》主要讲述的是小姑娘苏菲在神秘哲学家艾伯特通过书信的诱导下,开始接触哲学,思考哲学问题,并且了解了整个哲学史的发展和一些古今中外的哲学家。这本书涵盖了哲学、科学、艺术等多个方面。把原本比较难懂的哲学,通过艾伯特让苏菲思考的一系列问题,使我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使得哲学变得生动有趣,我们自己也可以了解哲学发展史。
1、我们之所以犯错误,是因为我们不知道何者是对的,这是人何以必须不断学习的原因。
2、他认为只有人才有灵魂,动物则完全属于扩延的真实世界,它们的生命和行为都是机械化的。
3、可是当我们想知道世界从何而来,并且讨论可能的答案时,我们的理性可以说‘暂时停止作用’。因为它没有感官的材料可能加以处理,也没有任何相关的经验可资利用,因为我们从未经验过我们渺小的人类所隶属的这个大宇宙。
4、如今,人们对大自然的法则日益了解。一旦哲学与科学这张拼图板上的最后一片放好时,历史还会一直继续下去吗?也许,将人类对于知识的饥渴称为“远离上帝的恩典”,并不是一种很荒谬的说法。
5、因为你是人,你势必会寻求每一件事物的原因,因为因果律是你构造中的一部分。
6、一、哲学思想发展
7、斯宾诺莎认为所有的物质和发生在我们周遭的事物都是上帝或自然的表现方式。如此说来,我们的每一种思绪也都是上帝或自然的思绪。因为万事万物都是一体的。
8、对于许多浪漫主义者而言,哲学、自然科学研究和诗学都是不分家的。坐在自家的阁楼上,写一些灵感泉涌的诗歌和研究植物的生命或岩石的成分只是一体的两面,因为大自然不是一个死的机械,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世界精神
9、浪漫主义者相信,唯有艺术才能使我们更接近那‘无以言喻’的经验。有人甚至将艺术家比作上帝。”“因为艺术家创造自己的世界,就像上帝创造这个世界一般。”“有人说艺术家有一种‘创造宇宙的想象力’。
10、如果一个人决心要逃跑,再怎么追他也没有用。
11、在谈到苏格拉底时,我们发现,如果有人诉诸人们的理性,对某些人可能会造成很大的威胁,同样的,在耶稣身上,我们也发现要求人们无条件的爱别人,无条件的宽恕别人,也可能对于某些人造成极大的威胁。即使在今天,我们也可以看到,当人民开始要求和平与爱,要求让穷人免于饥饿,要求当权者赦免政敌时,强权也可能因此在一夕之间倾覆。
12、自我的欲望必须加以克制,而平和的心境则可以帮助我们忍受痛苦。
13、德谟克利特并不相信有任何“力量”或“灵魂”介入大自然的变化过程。他认为世间唯一存在的东西就只有原子与虚空。由于只相信物质的东西,因此我们称他为唯物论者。
14、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乃是万物中最完全的生命。人能够像植物一般生长并吸收养分,也能够像动物一般有感觉并能移动。除此之外,人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质,就是理性思考的能力。
15、柏拉图认为我们在周遭的自然界中所看到的一切具体事物,都可以比作是一个肥皂泡泡,因为没有一件存在于感官世界的东西是永远不变的。柏拉图的观点是:我们对于那些不断改变的事物不可能会有真正的认识。我们对于那些属于感官世界的具体事物只能有意见或看法。我们能够真正认识的,只有那些我们可以运用理智来了解的事物。
16、“质料”是事物组成的材料,“形式”则是每一件事物的个别特征。
17、伊比鸠鲁学派
18、人是会思索的动物。
19、哲学不是一般人能够学到的,但也许我们可以学习如何以哲学的方式思考。
20、地球是航行在宇宙中燃烧的太阳四周的一艘大船。而我们每一个人则是满载基因航行过生命的一条小船。当我们安全地把船上的货品运到下一个港口时,我们就没有白活了……
1、赫拉克里特斯指出,世间的事物都是相对的。如果我们从未生病,就不会知道健康的滋味。如果我们从未尝过饥饿的痛苦,我们在饱足时就不会感到愉悦。如果世上从未有过战争,我们就不会珍惜和平。如果没有冬天,春天也不会来临。
2、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如果我们问某一个正生活在饥饿边缘的人,他的答案一定是食物,如果我们问一个快要冻死的人,答案一定是温暖,如果我们拿同样的问题问一个寂寞孤独的人,那答案可能是“他人的陪伴”了。不过除了这些以外,还有一些东西是人人需要的,那就是:明白我们是谁,为何会在这里。
3、信仰与知识是可以相容的?
4、哲学的智慧不仅本身有其好处,也应该能使人类脱离悲观的心态与死亡的恐惧。
5、具有良知和运用良知是两回事。有时有些人做起事来一副无耻的模样,但我们相信他们内心深处还是有某种良知的。就像某些人看起来似乎没有大脑的样子,但这只是因为他们不用脑筋罢了。
6、在整个中世纪期间,阿拉伯人在数学、化学、天文学与医学等方面都居于领先的地位,直到今天,我们仍然使用所谓的”阿拉伯数字“。
7、如果世间只有植物和动物,就没有人可以区分猫和狗、百合与鹅莓之间的不同。植物和动物虽然也活着,但我们是唯一可以将大自然加以分类的生物。
8、萨特认为生命应该有意义,这是一个命令。但我们生命中的意义必须由我们自己来创造,存在的意义就是要创造自己的生命。
9、梦中的情境总是与前一天发生的事有关。
10、据说泰利斯曾宣称:“万物中皆有神在。”
11、如果人类的历史就是她的历史,那么从某方面来说,她已经有好几千岁了。
12、知善者必能行善。
13、‘世间复合之物必然衰朽,应勤勉修持以求己身之解脱。’
14、苏菲最开始接触到的哲学问题是‘你是谁’和‘世界从何而来’。这个问题自己一直在思考,也增加了我看这本书的兴趣。还有,书的开头出现了要苏菲转交给席德的信,这些都设置了悬念,也让我们渐渐踏入哲学的世界。有许多哲学我们无法通过查资料得到确切的答案,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并且那些哲学问题不会有统一的答案,我们的思想更加自由。
15、我们若要活的快乐,必须遵守古希腊人自我规范、节制与平和等原则。自我的欲望必须加以克制,和平和的心境则可以帮助我们忍受痛苦。
16、人之所以生病,是因为身体或心灵不平衡。保持健康的方法就是节制饮食,保持和谐,并拥有健康的身体与健康的心灵。
17、萨特进一步宣称,人的存在比任何其他事情都重要。我存在的这个事实比我是谁要更加重要。他说:存在先于本质。
18、如果我们对所谓的‘遗传卫生’毫不注意,人类的品质可能会逐渐恶化。人类的基因中抵抗严重疾病的能力将会减弱。
19、死亡和我们没有关系,因为只要我们存在一天,死亡就不会来临,而当死亡来临时,我们也不再存在了。
20、无论偏向哪一个极端,生活方式都会受到扭曲。
1、康德的概念是:时间与空间属于人类的条件。时、空乃是人类感知的方式,并非物质世界的属性。
2、哲学家们总是试图避开这类没有永恒价值的热门话题,而努力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永远真,永远善,永远美的事物上。
3、你当爱邻如己,因你的邻人就是你,你是在幻觉中才将他当成别人。
4、所以做一个浪漫主义者并不是没有危险的。他们的情绪通常都很强烈。
5、他们的看法是:虽然哲学问题或许有答案,但人类永远不可能揭开大自然及宇宙之谜。在哲学上,类似这样的看法被称为“怀疑论”。
6、我们知道苏格拉底生于雅典。他有生之年大半时间都在市中心广场与市场等地与他遇见的人闲谈。
7、一件事物的“形式”不但说明了这件事物的潜能,也说明了它的极限。
8、斯多葛学派除了否认个人与宇宙有别之外,也不认为“精神”与“物质”之间有任何冲突。他们主张宇宙间只有一个大自然。这种想法被称为“一元论”,与柏拉图明显的“二元论”或“双重实在论”
9、“洞穴神话”
10、自然法则没有所谓合理或不合理,它们只是存在罢了。我们出生时对这世界的面貌和世间种种现象并没有什么期待。这世界就是这个样子,我们需要慢慢去了解它。
11、我们现在在天空中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几千、几百万年前宇宙的化石,因此占星学家只能预测过去的事
12、而雅典的哲学家的兴趣主要在个人本身与每个人在社会的地位。
13、休姆的心灵没有任何成见。他只接受他用感官所认知的事物。
14、如果你讨厌塞车,那么你要是当个计程车司机绝对不会快乐。如果你不喜欢做作业,那么你也许不太适合当老师。
15、这正是哲学家们之所以与众不同的地方。哲学家从来不会过分习惯这个世界。对于他或她而言,这个世界一直都有一些不合理,甚至有些复杂难解、神秘莫测。这是哲学家与小孩子共同具有的一种重要能力。你可以说,哲学家终其一生都像个孩子一般敏感。
16、但是牛顿本人的信仰却从未动摇。他认为自然法则的存在正足以证明宇宙间确有一位伟大、万能的上帝。
17、当苏菲开始思考有关活着这件事时,她也开始意识到她不会永远活着。
18、新柏拉图派哲学
19、不够勇敢就是懦弱,太过勇敢就变成鲁莽。不够慷慨即是吝啬,太过慷慨则是挥霍。
20、也许她可以选择交什么朋友,但却不能选择自己要成为什么人。她甚至不曾选择要做人。
1、那么食物愈少,生育数量愈多的种类进化的速度也就愈快?
2、我们厌倦了无休无止地与粗糙的物质世界奋战,因此决定选择另外一个方式,企图拥抱无限。我们进入自己的内心,在那里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界…
3、祁克果认为,与其找寻那唯一的真理,不如去找寻那些对个人生命具有意义的真理。
4、我们可以说“质料”总是致力于实现一种内在的可能性。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界的每一种变化,都是物质从“潜能”转变为“实现”的结果。
5、他们相信,世上必定有某种“东西”,万物皆由此衍生,而且最终仍旧回归于此。
6、良知是人们辨别善恶是非的能力。
7、柏拉图也相信,自然界所有的现象都只是永恒形式或理型的影子。但大多数人活在影子之间就已经感到心满意足。他们从不去思考是什么东西投射出这些影子。他们认为世间就只有影子,甚至从不曾认清世间万物都只是影子,也因此他们对于自身灵魂不朽的物质从不在意。
8、我们不能够期望了解我们是什么。也许我们可以了解一朵花或一只昆虫,但我们永远无法了解我们自己。
9、二、哲学思考的感受
10、诡辩学家认为,我们虽然无法知道所有自然之谜的答案,却可以肯定人类必须学习如何共同生活。因此,他们宁愿关心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的问题。
11、如果你没有意识到人终将死去,就不能体会活着的滋味。然而,同样的,如果你不认为活着是多么奇妙而不可思议的事时,你也无法体认你必须要死去的事实。
12、这些都是世间最重要,也可以说是最自然的问题。但为何一心想着这些问题会如此累人?
13、斯多葛派人士相信每一个人都是宇宙常识的一小部分,每一个人都像是一个“小宇宙”,乃是“大宇宙”的缩影。
14、人可以争取自由,以便去除外在的束缚,但他永远不可能获得‘自由意志’。我们不能控制发生在我们体内的每一件事,这是扩延属性的一个模态。我们也不能‘选择’自己的思想。因此,人并没有自由的灵魂,他的灵魂或多或少都被囚禁在一个类似机器的身体内。
15、人只要有正确的见解,就会采取正确的行动。也唯有行所当行的人才能成为一个有德之人。
16、即使是在今天,每个人仍然必须各自寻求他对这些问题的答案。
17、假使牛、马、狮子会画图,一定也会把天神画成牛、马、狮子的模样。
18、遗憾的是,当我们成长时,不仅习惯了有地心引力这回事,同时也很快习惯了世上的一切。我们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似乎失去了对这世界的好奇心。也正因此,我们丧失了某种极为重要的能力。
19、人类不像动物,因为我们可以规划自己的生活。我们有能力从事“乐趣的计算”。巧克力固然好吃,但买一辆新脚踏车或去英国旅游一趟更加美妙。
20、萨特相信,人并没有一种不变的‘本性’。因此,追求广泛的生命的‘意识’是没有用的。换句话说,我们是注定要自己创造这种意义。我们就像是还没背好台词就被拉上舞台的演员,没有剧本,也没有提词人低声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必须自己决定该怎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