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读书复骑谢,带剑游淮阴。
2、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3、《荀子性恶》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探索真理比占有真理更为可贵。——爱因斯坦
6、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7、读书三十年,腰间无尺组。
8、《论语雍也》
9、有才不肯学干谒,何用年年空读书。
10、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11、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12、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
1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4、《周易乾象》
15、翻译:要判断一件事情的真假,一是要依据前人的经验、考察古代典籍,二是要借助老百姓的实际经验,三是要将行动付诸实践、看是否能对百姓有利。
16、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17、《易经系辞上》
18、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19、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20、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论语公冶长》
3、《资治通鉴》
4、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
5、《屈原离骚》
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7、屈原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8、刘鹗《老残游记》
9、献赋今未售,读书凡几秋。
10、一念花开,一念花落,这山长水远的人世,终究是要自己走下去。
11、多行不义必自毙。
12、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13、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14、谬误的好处是一时的,真理的好处是永久的;真理有弊病时,这些弊病是很快就会消灭的,而谬误的弊病则与谬误始终相随。——狄德罗
15、悲吟雨雪动林木,放书辍剑思高堂。
16、翻译:读书要依照一定的顺序,一点一点积累,打好基础,并且要多次熟读成颂,仔细思索书中的含义。
17、《孟子告子下》
1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9、幻想是诗人的翅膀,假设是科学的天梯。——歌德
20、志当存高远。
1、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2、《尚书大禹谟》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5、《三国志蜀书先住传》
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7、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8、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
9、《荀子劝学》
1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1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
13、曹植《白马篇》
14、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
15、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
16、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17、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18、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9、诸葛亮《诫外生书》
20、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2、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3、解读:这句话出自朱熹的读书法,体现了朱熹勤学扎实的学习态度,分别体现了循序渐进教学原则和巩固性教学原则。
4、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伽利略
5、《孟子梁惠王上》
6、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
7、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8、翻译:因此学习到了《礼记》才停止,才算是到达了道德的极致。
9、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1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
11、《孟子尽心上》
12、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13、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14、《论语子罕》
15、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6、《孟子公孙丑》
17、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18、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19、至哉天下乐,终日在书案。
20、解读:此句出自荀子的《劝学》,强调了《礼记》作为书籍的重要性,《礼记》是法制的前提、也是各种条例的总纲,因此学生的学习到了《礼记》才算学到了最高水平。这句话是“道德”一词最早的出处,在教招考试中常以单选题形式出现。
1、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愿你年少足风流,一万星辰掬在手,三千清诗唱不休。愿你霜尘梦不朽,也有白月牵衣袖,也有春秋抚眉头。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6、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7、真理可能在少数人一边。——柏拉图
8、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9、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10、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11、《孟子梁惠王下》
12、满招损,谦受益。
13、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14、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15、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16、秋深处,心怀一抹温度,与光阴把盏,与岁月言欢。
17、故学至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荀子
18、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
19、没有一个人能全面把握真理。——亚里士多德
20、不管这世上会有多少寒凉,依旧会有不一样的烟火。遇山过山,遇雨撑伞,有桥桥渡,无桥自渡,淡若清风,含笑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