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眼看着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了,可是发红包却慢慢成了攀比的风气,谁的红包大,说明说混得好,也更受重视,无形中给亲戚之间造成了一定的心理负担,大部分人都是要面子的,不甘示弱之下,红包成了每年过年的负担,特别是条件一般的家庭更是惧怕过年。
2、我始终认为,压岁钱不过是一种祝福的形式,实在不需要给太多,心意到了就行了,对待得好不好,也不是一个压岁红包能体现的,爱不爱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里。
3、像我爸爸妈妈给孙子孙女和外孙的红包都是一样的,一百块钱,给我们的红包也是一百,小时候都是10块20块,现在涨了点。
4、一年一度的春节来临,长辈给晚辈压岁钱成了话题!
5、我认为,发红包应该理性,一句真心的祝福足矣,不提倡包太多,互相体谅对方的难处,不要让红包绑架了我们的亲情,以不影响个人生活为前提,这样对孩子的价值观好,对家庭的经济也好,如果老人确实想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可以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多给予关爱,而不需拘泥于红包的金额,这样子孙会更加感恩。
6、如果儿子不懂事,你恰好传递了一个信号:“看,我出手多大方,我有钱。”之后,你的麻烦就来了。
7、这一句,道出多少老人的心声,我感觉他们自己被压岁钱绑架了。
8、而且今年的压岁钱已经达到300元起,算每家2个娃,我老公这个大家族有十几个孩子,一下几千块就出去了,不过别人也会按同等金额包回来就是了。
9、红包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祝福,寓意着来年会红红火火大吉大利,里面的钱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对于金额,我们都不是那么在意。
10、以前我老公那代,都是独生子女,家家户户一个娃,他们给压岁钱毫无压力。
11、小孩收到了压岁钱,父母要把管理好,要根据各自条件去花,最后放到银行储蓄起来。通过压岁钱对孩子要教育,长辈给的压岁钱,来的不易,都是长辈血汗钱。
12、遇到不懂事的子女,压岁钱是老父母出的,收的时候却是儿媳妇代收,老人的压力其实也是无形中增加了,有些老人怕过年,因为辛辛苦苦存了一年的钱,一旦过年就会到解放前,确实挺伤人的,甚至已经有些老人在呐喊:“每年给来给去的,太麻烦了,干脆双方互相道声祝福就好,别给压岁钱了。”
13、现在我们长大了,一般是派红包出去,还能收到父辈的红包,感觉又回到了小时候,感觉简直不要太好。
14、这个问题挺有趣的,每个地方习俗都不同,根本没有可比性,我是远嫁,婆家和娘家的对于压岁钱的概念根本不能同日而语,但无论哪里的习俗,我本人都不可能和题主那样给压岁钱。
15、当我们过完年返程的时候,父母又会给我们一个红包,十块二十块的样子,寓意顺顺利利,一路平安,这不是钱,是父母的一片心,别提有多温暖了。
16、孙子一万,儿子儿媳妇588,如果不是当地习俗,我觉得题主有些拎不清了。
17、题主问,给6岁孙子一万,儿子儿媳588,问大家如何?
18、成年人的生活都不易,硬着头皮换来的面子,后果就是年后节衣缩食,然后又迎来下一次的春节,无限循环,不值得推崇。
19、这时候是最热闹的,大人每人提个大袋子,逢小孩就派红包,如果是比较亲的,就拿50-100的,自家兄弟姐妹的孩子就拿200的,村民的孩子一般就是2-5元,孩子们都会说一句“恭喜发财!”
20、那天孩子们收红包绝对是收到手软,都在互相炫耀收到红包的个数,几乎没有赖床的小朋友,因为超过九点,大家都拜完年回去了,赖床的孩子伤不起啊,哈哈。
1、我们大年初一当天是要去祠堂拜年的,全村只要是一个姓氏的,无论男女老幼都会去。
2、每到过年的时候,我都会给晚辈们发压岁钱。一年也就这一次。平时还给钱呢,何况是过年呢。
3、过年小孩子就是喜欢压岁钱。对于小孩子来说,那不是钱的问题,而是长辈们对他们的爱。
4、压岁钱由来己久,最早于汉代,又叫压胜钱。相传三十万上,叫,崇,的小妖,出来吓小孩,为了保护孩子,在盘子里放八个铜钱压胜,崇妖不敢出来了。
5、过春节是喜庆日子,阖家团圆,享受着天伦之乐,图个喜庆,热闹,欢聚一堂。
6、过春节长辈给晚辈多少压岁钱,给多少合适非常纠结问题。首先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和心意,但是不能攀比,不要成为经济负担。晚辈要体凉长辈难处,不要闲少,多少是长辈的心意。
7、哪怕再有钱,也不要让孩子觉得全家都以他为中心,别培养不劳而获的思想,更别让他觉得爷爷奶奶特别有钱,理性看待压岁钱,不盲目攀比去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要让孩子觉得,生活不易,挣钱辛苦,压岁钱多或者少都只是代表了爷爷奶奶的一片心意,而不是以金额去界定的。
8、我觉得这种不伤元气的拜年方式挺好的,毕竟大家生活都不易,盲目攀比后遗症就是年后要省吃俭用才能回血,这本身就违背了我们的初衷,有点本末倒置了。
9、其实一个6岁孩子的压岁钱,大概率会由其父母代为保管了,而你也是在变相地给儿子钱,他们如果理解你,孝顺你,一切都没问题。
10、总之,在广东广西,过年真的没有来自压岁钱的压力,因为当地一直流传的习俗都是开心就好,不会有人在意金额上有多少,更不会被压岁钱绑架自己的生活,开心地过年,年后开心地生活,这才是来年最大的收获,才是红包真正的意义,希望这习俗可以一直保持下去。
11、就是因为历史原因,他们觉得独生子女始终是太少了,所以到了我老公这代人结婚生子后,都是两个娃起,甚至是三个娃。
12、过春节也有晚辈给长辈添岁钱,有些人,不花存起来。
13、其实做父母的,压岁钱真的没必要给太多,适可而止,别培养他们伸手的习惯,当然,有矿的除外。
14、爷爷奶奶对于孙子,包得特别大,像我公公婆婆前几年还能赚钱,都是5000起,给少了过意不去一样,其实我根本不在意,我知道他们赚钱不容易,一个红包也许是他们两个月的收入了,所以每年年30我都会催促老公给公婆包更大的红包,老人脸皮薄,哪怕没钱了,也对晚辈张不开口,我们做晚辈的,自己要自觉点,也是应该给的。
15、再说回我的婆家,我婆家湖南的,他们这边比我娘家稍微讲究一些,红包都是两百起,而且每年呈上升的趋势,如果是新客来访,还要翻倍给,不过他们只给至亲的孩子,其他人是没有的,像儿子儿媳妇那些也都是没有的。
16、我娘家是广西的,每年过年包的利是都是几十个上百个的包,金额最大的200块,最小的2元,你没看错,就是2元。
17、这就是一种仪式感,不分什么结婚不结婚,谁该给谁不该给。这样做无非就是为了凑个热闹,营造一种和和美美,快快乐乐的氛围而已。没有什么是必须做的,也没有什么是必须不能做的。
18、大家都派得很开心,因为虽然人多势众,但是金额小,毫无经济压力,就是讨个彩头而已,我个人比较喜欢这种模式。
19、现在国家鼓励三胎,有些地方还给了一定的奖励条件,二三胎已经不是新鲜事,但独生子女家庭也不少,所以每年发红包其实都是一件为难的事,给多了,自己受不了,给少了,又怕惹人非议。
20、古老的民俗,经过历史的演变,今天变成了长辈给晚辈压岁钱。
1、对于年轻人来说,几千一万没什么,但对于没有经济来源的老人来说,说真的,给了我都不忍心收下,但如果不收,又会背上看不起人的嫌疑。
2、没结婚的人也可以给晚辈压岁钱。
3、而我们在临行前会给父母包一个大红包,几千一万的,凭自己的实力去给,寓意是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自己的一片孝心。
4、祝大家鼠年吉祥!万事顺意!
5、湖南待客特别热情,每家都是轮流请客,谁从外地回来,必定会邀请来家里吃饭,连带着一二十口亲戚一起过去,鸡鸭鱼肉样样齐全,十几个钵子加炒菜。
6、一个6岁小儿,他懂得金钱如何规划吗?他能否体会到那一万块钱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他会比父母多差不多20倍?他是皇帝吗?
7、我听说北方给红包都是几千起,我想想都不寒而粟,如果一个孩子给几千,一年单是压岁钱就得好几万,生活还怎么过啊?
8、过年的时候每天都是轮流去对方家吃饭,又是一笔大的开销,而且喜事特别多,人情很重,其实父母在老家的生活压力更大。
9、在买房买车等大事上,如果孩子们需要你的赞助,你再拿出钱来支援,意义更大,他们也会记住你的好,其他时候没必要充胖子。